[实用新型]一种内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093523.5 申请日: 2015-02-10
公开(公告)号: CN204563684U 公开(公告)日: 2015-08-19
发明(设计)人: 徐建民;吴雯;唐柳华;邹宇;王俊冕;雷斌;曾凯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B01D19/00 分类号: B01D19/00;F15B21/04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崔友明
地址: 430074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动力 螺旋 分离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常用的液压系统为开放式液压系统,液压油中不可避免的会进入空气,而不管从经济性还是系统工作质量的角度来看,油中气泡对系统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会导致系统工作不良、油温升高、加速油的氧化、油的润滑性能下降、加速密封件老化、导致气蚀的发生、油中气泡还能引起系统的振动和噪声的增加以及泵的容积效率减低等不良影响。常用的气泡去除方法是利用液压系统中必备的油箱进行气泡的去除,例如在油箱设计时让其水平截面积大于油液深度、设置隔板延长油液在油箱中停留的时间、进出口油口尽量设置得远些以及体积要大等,从原理上看就是靠气泡自身的浮力自行浮到液面而容入大气。传统的气泡去除方法不仅气泡去除效果差还会增大液压装置的体积,因此亟需研究和提供一种螺旋气液分离装置用以快速进行气液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进行气液分离,去除气泡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泵、旋转轴、叶片、支撑板、进液管、输送管、气体收集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进口与泵连接,进液管的出口依次连接输送管和出液管,输送管水平放置,输送管的直径大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直径;

所述的输送管内设有旋转轴、气体收集管和两个支撑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的孔中并与孔配合,旋转轴的轴线与输送管的轴线重合,旋转轴上等距离的设有数组叶片,每组叶片关于旋转轴的轴线对称,气体收集管的进口设在输送管内并靠近旋转轴位于下游的一端,气体收集管进口部分的轴线与输送管的轴线重合,气体收集管的出口设在输送管的外部,气体收集管与输送管的接触处设有密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板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肋片,外圆环的外径等于输送管的内径,内圆环的内径等于旋转轴的直径,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通过数个肋片连接,肋片关于内圆环圆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通过旋转的叶片使油液旋转从而分离油液内气体,无需外动力,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去除气泡效率高,液体传输速度快,该装置不仅适用于液压系统,也适用于流体实验,能避免气泡进入液体带来的较大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轴;2-输送管;3-叶片;4-支撑板;5-进液管;6-泵;7-气体收集管;8-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内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泵6、旋转轴1、叶片3、支撑板4、进液管5、输送管2、气体收集管7和出液管8,进液管5的进口与泵6连接,进液管5的出口依次连接输送管2和出液管8,输送管2水平放置,输送管2的直径大于进液管5和出液管8的直径。

如图1所示,所述的输送管2内设有旋转轴1、气体收集管7和两个支撑板4,旋转轴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上的孔中并与孔配合,旋转轴1的轴线与输送管2的轴线重合,旋转轴1上等距离的设有数组叶片3,每组叶片3关于旋转轴1的轴线对称(第一组叶片3设在进液管5出口附近,便于利用流体的冲击力带动叶片3旋转),气体收集管7的进口设在输送管2内并靠近旋转轴1位于下游的一端(方便收集并排出汇集到输送管2中央的气体),气体收集管7进口部分的轴线与输送管2的轴线重合,气体收集管7的出口设在输送管2的外部(气体收集管中会有些许液体一并带出,所以出口处有个装置专门收集这些液体然后重复利用),气体收集管7与输送管2的接触处设有密封组件。

如图2所示,所述的支撑板4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肋片,外圆环的外径等于输送管2的内径,内圆环的内径等于旋转轴1的直径,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通过数个肋片连接,肋片关于内圆环圆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泵6将油液通过进液管5抽入输送管2中的时候,油液打在叶片3上使叶片3开始旋转,油液随之旋转,油液中残留的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集中到输送管2中部随液体向前流动并被气体收集管7收集,进而排出输送管2,较纯净的油液则经过出液管8被收集起来,输送管2中的流体由于叶片3所产生的动力,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输送,同时节约了输送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