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用导电极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077.1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1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裕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导电极耳。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而锂电池作为一种供能元件,需要通过设置在电池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与外电路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锂电池所采用的极耳均是有铜片或者铝片制成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耳一般使用状态时都是显露在外面的,这样非常容易导致极耳受到氧化从而使极耳失去导电性,而且用铜片或者铝片制成的极耳经过几次弯折后非常容易折断,这样就会导致锂电池无法使用;并且当锂电池的正负两极被电阻较小的导体连通时,锂电池会产生极大的短路电流,这样会很快使正负极的极耳产生高温,如果不及时断开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性好,柔韧性强,不容易折断且在短路时能够及时断开电路的锂电池用导电极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用导电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包括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熔断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熔断区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区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均由导电塑料制成,所述熔断区由铜片或者铝片制成,所述极耳本体表面粘附有一层抗拉扯薄膜将第一连接区、熔断区、第二连接区固定。
作为优选, 所述铜片或铝片设置有两层,所述两层铜片或铝片分别抵设在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熔断区的长度设置在0.5mm~1mm。
作为优选,所述抗拉扯薄膜的厚度设置在0.06mm~0.1mm。
作为优选,所述铜片或铝片与第一连接区以及第二连接区之间还均涂覆有粘接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将导电极耳设置成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以及熔断区,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通过熔断区连接,并且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由导电塑料制成,而熔断区由铜片制成,且导电极耳表面还粘附抗拉扯薄膜,这样设置当使用该导电极耳时,因为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由导电塑料制成,并且表面还粘附抗拉扯薄膜,从而加强了该导电极耳的柔韧性,不容易发生折断现象,而且表面的抗拉扯薄膜能够防止发生氧化现象,从而保证了导电极耳的使用寿命,当锂电池在使用时发生短路时,电流经过导电极耳时,熔断区由较薄的铜片制成,能够及时熔断,从而能够及时将电路断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用导电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导电区;2、第二导电区;3、熔断区;4、抗拉扯薄膜;5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用导电极耳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该导电极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电区1和第二导电区2由导电塑料制成,并且第一导电区1和第二导电区2通过熔断区3连接,熔断区3是由两片铜片或者铝片制成,一片铜片通过粘接层5粘接早第一导电区1和第二导电区2的上表面,另一片铜片或者铝片通过粘接层5粘接在第一导电区1和第二导电区2的下表面,粘结层5由粘结胶粘接形成,其中在第一导电区1和第二导电区2之间的熔断区3的长度设置在0.5mm~1mm,这样相对于整个导电极耳的长度设置的相对比较短,不会影响到该导电极耳的柔韧性,并且在发生短路情况时,能够及时熔断铜片,从而保证电路的及时断开,然后在第一导电区1、第二导电区2以及熔断区3的上下表面上通过粘接胶粘附有一侧抗拉扯薄膜4,抗拉扯薄膜4有PVC材料制成,厚度设置在0.06mm~0.1mm,用于提高导电极耳的结构强度,不容易发生断裂的现象。
当将该导电极耳安装到锂电池上使用时,因为表面粘附抗拉扯薄膜4,抗拉扯薄膜4能够有效阻止导电极耳的表面受到空气中离子的氧化,从而能够保护好导电极耳不受腐蚀,保证导电极耳的使用寿命,并且当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短路时,极大的电流通过导电极耳时,导电极耳的熔断区3由两片铜片制成,极大的电路非常容易击穿铜片从而使铜片烧坏,这样导电极耳就会断开从而不再导电,这样就能够保护好锂电池以及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裕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裕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