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373.1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刚;胡化成;孙全斌;王保业;韩召洋;赵春良;毛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杨红梅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电池 电源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安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防爆无轨胶轮车是煤矿井下设备及材料运输的专用运输设备,其操作方便,在井下设备及原料的运输,人员运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目前煤矿井下防爆无轨胶轮车多采用防爆柴油机为动力,防爆柴油机在使用中会排放大量尾气,并且噪声大。煤矿井下作业地点巷道内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使用防爆柴油机驱动会造成巷道内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对井下作业人员身体造成严重危害。而电动汽车具有无排放、噪声低、废热少、节能环保等特点,因而在煤矿井下,利用防爆电动新能源车辆取代柴油机驱动车辆是一个较佳的选择。
煤矿井下含有大量如甲烷等爆炸性气体甲烷和煤尘,煤矿井下作业的辅助运输设备需高防爆要求。现有煤矿井下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均极为厚重,质量、体积较大。对于能量密度较低的电动车,现有电源外壳严重影响了电动车性能,致使电动车在煤矿井下使用受限,未在井下大量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在满足矿井下防爆要求的同时,综合利用了汽车材料和汽车轻量化设计,实现外壳结构紧凑、体积小、轻量化。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包括电池腔壳体、电池管理接线壳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所述电池腔壳体由外部设有多个环状骨架的连续封闭的方筒状薄板构成,该电池腔壳体对侧面设有开口,分别由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密封,以形成密闭的电池腔,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垂直于所述电 池腔壳体设有开口的侧面,将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分为并列设置的电池管理腔和接线腔,所述电池管理腔一侧面设有开口,并由所述第二盖板密封,所述接线腔一侧面设有开口,并由所述第三盖板密封,所述接线腔另一侧面设有电缆引入装置;所述电池腔、电池管理腔和接线腔相互隔离,且各腔间通过防爆穿墙插座相互连通。
较佳的,所述环状骨架为C型中空方管状结构,开口一侧正对所述薄板的外壁。
较佳的,所述多个环状骨架的间距为260-360mm,宽度为40-80mm。
可选的,构成所述电池腔外壳的薄板与环状骨架厚度均为3-5mm。
可选的,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厚度为5-1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电池腔壳体间,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与所述电池腔壳体间,所述第三盖板、第四盖板与所述电池管理接线壳体间均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处边缘设置有防爆结合面。
可选的,所述防爆结合面宽度为25-35mm。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主体采用连续封闭的方筒状薄板和环状骨架加强方式,结构稳定,且降低了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厚度,降低了质量。并且,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源接线端子分别置于相互独立的电池腔、电池管理腔和接线腔内,可按照不同的防爆要求分别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材料,同时满足了防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的电池腔壳体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的电池管理接线壳体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的俯视剖面图。为表述清楚,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图1左侧为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的前侧面,图 1右侧为该外壳的后侧面,上侧为外壳上侧面,下侧为外壳下侧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包括电池腔壳体2、电池管理接线壳体4、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5、第三盖板11,共同组成了所述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整体密闭结构,并将所述矿用防爆电池电源外壳内部分为相互隔离的防爆电池腔1、电池管理腔6和接线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