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974.2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梅栩彬;刘文君;杨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邱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前隐窝 进路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气污染的持续存在,鼻及鼻窦的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近年来,鼻过敏性疾病、反复性炎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致使鼻科疾病多样化和复杂化,需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手术处理,做到简便、安全及微创。
上颌窦复杂性病变,如: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癌、反复性多发性鼻窦息肉、上颌窦炎或多发性鼻窦囊肿,用常规自然开口进路,难以清除上颌窦内侧壁、底部及眶壁的病变,故而多采用唇龈沟克陆氏进路切除病变,但有创伤大、术后面颊部肿胀、前壁骨性缺损造成面颊部下陷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探索微创式手术,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近5年,鼻科医生采用泪前隐窝进路,来解决复杂性上颌窦病变,手术做到了微创、安全、简便,随着泪前隐窝手术的成熟发展,潜在的手术探索,如处理翼腭窝、眶底壁等部位病变处理,具有广泛的前景。但是泪前隐窝有手术视野较小,同时有损伤鼻泪管的风险,迫切需要一个扩大视野,防止污物影响内镜清晰,同时又能有效保护鼻泪管,可固定的器械,本器械正为此需求而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Y形支架,该Y形支架上端部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7形”撑开片,且其中一根撑开片上设有冲洗管,另一根撑开片上设有拉钩,所述撑开片与Y形支架的连接处设有螺栓调节紧固器。
上述冲洗管的侧壁上设有孔洞。
上述设有拉钩的撑开片短于设有冲洗管的撑开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经济耐用,本器械具有扩大视野,减少污镜,保护鼻泪管等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Y形支架,2、撑开片,3、冲洗管,4、拉钩,5、螺栓调节紧固器,6、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Y形支架1,该Y形支架1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7形”撑开片2,考虑到手术过程中对患处进行冲洗,以及便于将冲洗液吸出,其中一根撑开片2上设有冲洗管3,考虑到撑开效果以及鼻腔内的结构特点,为了防止撑开片在鼻腔内滑动,另一根撑开片2上设有拉钩4,为了适应不同撑开的大小,所述撑开片2与Y形支架1的连接处设有螺栓调节紧固器5,方便固定和撑开鼻腔。
考虑到冲吸的效果,上述冲洗管3的侧壁上设有孔洞6。
考虑到手术的效果,上述设有拉钩4的撑开片2短于设有冲洗管3的撑开片2。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泪前隐窝手术进路手术时:首先对患者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巾。收缩鼻腔,在内镜下操作。下鼻甲前端附着缘,可行1%利多卡因加强局麻。下鼻甲前端前方0.5~1cm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梨状孔边缘。沿梨状孔边缘切开骨膜,骨膜下分离,暴露鼻腔外侧壁骨壁。将下鼻甲复合瓣向内移位,将泪前隐窝进路撑开器的撑开片2放入鼻腔,将带有拉钩4的撑开片2放置与鼻腔内的鼻翼处,通过转动螺栓调节紧固器5使该两个撑开片撑开,扩大视野。手术中通过冲洗管3注入药物或生理盐水对患处进行相应的处理,咬除部分上颌骨、额突、泪骨及上颌窦内侧骨壁,分离并保护好鼻泪管。根据手术需要,开放上颌窦、翼腭窝、部分颞下窝、眶底等部位,实施手术。撤出专用撑开器,鼻泪管回复,下鼻甲复合瓣对位缝合,鼻腔填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未经青岛市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