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507.1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波;赖瑞;夏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洹纺织实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针织 防护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针织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
背景技术
防刺服具有防刀砍、防刀割、防刀刺等功能,广泛用于公安、武警、军队和保安等人员的防护衣物,还有玻璃加工等行业。
目前的防刺服主要有硬质防刺服、半硬半软质防刺服及软质防刺服,其中硬质防刺服以金属材料作为护板,采用高性能合金冷轧制成整体造型的防刺背心或采用高强金属材料制作防刺保护层,这类防刺服虽然防刺效果较好,但是比较笨重,不利于穿着者进行安保执勤行动,而且穿着舒适度较低;半硬半软质防刺服采用纤维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防刺保护层,同样的此类防刺服在穿着舒适度上也较低;软质防刺服采用高性能纤维的织物制成,目前主要有单向带层合及二维织物层合的结构,这些织物一般经过涂层处理后复合铺层,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此类防刺服面料在穿着舒适度方面仍具有提高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具有优异的防刺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伸缩性和弹性,穿着舒适度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包括采用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在双面大圆机上织得的第一层针织布和第二层针织布,所述第一层针织布和所述第二层针织布之间以垫纱方式织得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一层针织布和所述第二层针织布之间通过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串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针织布和所述第二层针织布中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为等间距成圈结构
进一步的,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的模量为200~400g/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防刺防护面料的三层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防刺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伸缩性和弹性,穿着舒适度高。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面料结构新颖,采用单纯的针织工艺即可织得,制作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层针织布;2、第二层针织布;3、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第一层针织布1、第二层针织布2及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之间的填充层3,该面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纱线在双面大圆机上织得,优选的,采用模量为200~400g/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纱线进行织造,双面大圆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分别织得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中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为等间距成圈结构,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之间的填充层3为采用垫纱的方式织得,填充层3和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之间通过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纱线串接。
第一层针织布1和第二层针织布2都是密度很高的针织布,而两层针织布之间的填充层3则是用垫纱的独特方式进行填充,并未形成线圈,在具有 很好的防护效果的同时,也保留了针织布的柔韧性、可伸缩性、弹性,使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更适于穿着。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洹纺织实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福洹纺织实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