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586.6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1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任寰;马可;张霖;原泉;石振东;马骅;马玉荣;冯晓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赵宇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寸 玻璃片 透射 误差 检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夹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检测的夹持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大尺寸钕玻璃片的安全夹持、便捷摆放角度调节和移动转运的夹具。
背景技术
大尺寸钕玻璃片是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的关键组件,其性能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激光装置输出激光功率的大小及光束质量,而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正是其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检测时需要按照特定的角度摆放,因而需采用夹具将大尺寸钕玻璃片装夹固定。
目前,玻璃的装夹大部分出现在玻璃的喷涂加工或者运输过程中,如申请号为201320023299.3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玻璃模具喷涂设备专用工装夹具,该专用工装夹具包括有基板、夹紧爪、连接板,水平向的基板与垂直的连接板固定联接,连接板中心设有定位块,基板上方装设有滑轨,滑轨上活动联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上联接有夹紧爪,夹紧爪上装设有夹紧块,滑动块外接有气缸。使用时,将连接盘与机床的法兰盘连接固定,连接盘中心的定位块与机床法兰的中心孔滑配合,保证每次拆装夹具后的定位尺寸一致。加紧工件29时,将工件29放置于夹紧块之间,启动气缸使滑块在滑轨上向内运动,夹紧爪带着夹紧块共同运动,使夹紧块能够与工件29紧密接触并夹紧。该工装夹具虽简单轻巧,操作使用灵活方便,重复定位精度高,保证了模具喷焊的精度,但是大尺寸钕玻璃片在进行透射波面误差检测时需要按照特定的角度进行摆放,因而在装夹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大尺寸钕玻璃片的摆放角度。
现有技术中,大尺寸钕玻璃片在进行透射波面误差检测时,通常使用载物台放置大尺寸钕玻璃片,采用人力手工搬运的方式实现检测夹持和移动转运,因而无法在保证大尺寸钕玻璃片在安全夹持的同时实现大尺寸钕玻璃片的便捷摆放角度调节、移动转运。因而亟需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大尺寸钕玻璃片的安全夹持、便捷摆放角度调节和移动转运的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检测夹具,使其能够同时实现大尺寸钕玻璃片的安全夹持、摆放角度的调节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尺寸钕玻璃片透射波面误差检测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连接有底座转盘,所述底座转盘顶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可随底座转盘一起绕底座的轴线转动,所述支撑架顶面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工型左滑轨、底部凹形夹块和工型右滑轨,所述工型左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工型左滑轨长度方向移动的左支撑臂,所述左支撑臂上设置有左侧凹形夹块;所述工型右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工型右滑轨长度方向移动的右支撑臂,所述右支撑臂上设置有右侧凹形夹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两侧还连接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左升降滚轮外罩、右升降滚轮外罩、左升降滚轮、右升降滚轮、把手、左杠杆和右杠杆,所述左升降滚轮外罩和右升降滚轮外罩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把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升降滚轮外罩、右升降滚轮外罩上,所述左杠杆通过螺钉I与左升降滚轮外罩铰接,且所述左杠杆的末端通过螺钉II与左升降滚轮铰接;所述右杠杆通过螺钉I与右升降滚轮外罩铰接,且所述右杠杆的末端通过螺钉II与右升降滚轮铰接;扳动左杠杆、右杠杆可对应使左升降滚轮、右升降滚轮沿左升降滚轮外罩、右升降滚轮外罩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升降滚轮外罩和右升降滚轮外罩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左升降滚轮放置在左升降滚轮外罩中部的矩形通孔内,且左升降滚轮的前后两个滚轮均位于左升降滚轮外罩外侧;所述右升降滚轮放置在右升降滚轮外罩中部的矩形通孔内,且右升降滚轮的前后两个滚轮均位于右升降滚轮外罩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两组导向轴,所述左升降滚轮上沿左升降滚轮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导向轴孔,其中一组导向轴套设在左升降滚轮的导向轴孔内,且该组导向轴的两端与左升降滚轮外罩连接;所述右升降滚轮上沿右升降滚轮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导向轴孔,另一组导向轴套设在右升降滚轮的导向轴孔内,且该组导向轴的两端与右升降滚轮外罩连接;所述两组导向轴的直径均小于导向轴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升降滚轮上的导向轴孔设置有两个,所述右升降滚轮上的导向轴孔设置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底部凹形夹块至少设置三个,至少三个底部凹形夹块从左往右依次等距离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