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定位导向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889.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0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升;汤传昊;秦海峰;刘蜀彬;曹云岑;苏秀云;王磊;姜维浩;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成形 术单侧椎弓根入路 定位 导向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外科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定位导向穿刺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椎体成形术是当前脊柱外科最常用的微创手术,具有止痛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康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瘤等疾病。经椎弓根途径穿刺到达椎体是胸腰椎椎体成形术最常用的穿刺入路,常规采用双侧经椎弓根途径穿刺技术。椎体成形术的特点是接受手术者多为高龄体弱多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患者,身体一般状态较差;手术局麻下进行,患者清醒状态下需要保持俯卧较长时间;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在C形臂X线机等影像设备的辅助监视下完成,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有较多量的辐射暴露。
传统的椎体成形术定位穿刺时医生需徒手把持穿刺针,在C 形臂X线机的透视监视下进行反复定位、穿刺、进针。因为缺乏开放手术直视下所暴露的脊柱骨性标志,医生需要经过十数次甚至数十次的X 线透视以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方向,才能经椎弓根准确进针。因此,传统椎体成形术经椎弓根入路定位穿刺过程存在的问题有:⑴椎体成形术徒手定位穿刺难度大,手术医师不易掌握;⑵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手术时间长,高龄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长时间俯卧,发生心、肺、脑并发症的风险高;⑶术中患者和医生受到医源性X 射线辐射量较大,潜在或累积辐射损伤可能性大;⑷穿刺不准确引发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高;⑸新近发展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复杂,操作困难,不易普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柱外科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定位导向穿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定位导向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的两端设有平行的端面,端面的法向与圆柱体的轴向的夹角为25°-35°,在该圆柱体的两端之间设有多个不规则间隔分布的导向孔,该导向孔的轴向与圆柱体的轴向相同,其中一个导向孔设在圆柱体的轴心。
所述的圆柱体的长度为60-100mm,直径为20-40mm;导向孔的直径为2mm,导向孔的数目为6-15个。
所述的圆柱体的材质为木质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精准完成经椎弓根定位导向穿刺,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显著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2、可快速完成经椎弓根定位导向穿刺,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和医生的X 线透视暴露的次数。
3、可经单侧椎弓根定位穿刺到达目标椎体中央前1/3,进而完成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相比,可节省一半手术高值耗材及费用。
4、外形体积大小适当,易于术者把持和操作。
5、可与患者腰背部皮肤保持最大程度的贴合,医生操作时定位导向穿刺装置的头倾角存在一定灵活性。
6、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消毒方便,成本极低。
7、其导向孔直径与常规胸腰椎椎体成形术穿刺针内芯直径一致,可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定位导向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体1,在该圆柱体的两端设有平行的端面3,端面3的法向与圆柱体1的轴向的夹角a(轴向外展角)为25°-35°,在该圆柱体1的两端之间设有多个不规则间隔分布的导向孔2,该导向孔2的轴向与圆柱体1的轴向相同,其中一个导向孔2设在圆柱体1的轴心。
所述的圆柱体1的长度为60-100mm,直径为20-40mm;导向孔2的直径为2mm,导向孔2的数目为6-15。
圆柱体1的长度和直径只要是有利于手术医生的把持和多枚克氏针导向即可。
导向孔2的直径可以不是2.0mm,只要是与某种特定的椎体成形术穿刺器械配套即可。
所述的圆柱体1的材质优选为木质,也可以是在X线照射下不显影的其他材料,如聚乙烯、PEEK等。
可以根据胸腰椎解剖部位的不同,制成一套带有不同轴向外展角度a(如25°、30°、35°)的本实用新型,更有利于手术的个体化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吻合器的钳头弯动机构
- 下一篇:多缝隙电磁消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