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带自排料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6896.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高留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留中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机上的输送带自排料滚筒。
背景技术
目前,输送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输送机的使用中,人们经常发现,上、下层输送带之间安装的滚筒均是圆柱面滚筒,输送带在输送物料的过程中,下层输送带上经常掉入碎石,碎石被带到滚筒与输送带之间,就导致把输送带顶起许多大小不一的凸起,有时遇见大一点的碎石能把输送带顶出窟窿,对输送带破坏很大,经常引起输送带的快速损坏,缩短输送带的使用寿命。人们为防止碎石掉入下层输送带上,常在滚筒前安装刮料板,有一定的作用,但无法彻底避免,万一掉进一个碎石,因无法排出,就会对输送带造成反复的破坏;也有人生产了钢筋或隔板滚筒,掉入输送带上的碎石虽然不会对输送带直接破坏,碎石也能进入滚筒内部,但不能排出,时间长了,积累满后碎石仍然会对输送带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带自排料滚筒,该滚筒能够使掉入下层输送带上的碎石自动进入滚筒内部,并随着输送带的旋转,掉入滚筒内部的碎石还能自动排出来,从而彻底避免碎石顶坏输送带的现象发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带自排料滚筒, 其包括转轴和安装在转轴上的笼形筒体,所述笼形筒体由两圆形固定板、支撑板、护板和笼条组成,两圆形固定板分别套装在转轴的两端,两固定板上的外缘处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且两固定板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两固定板上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均穿设有笼条,所述支撑板呈圆形状,支撑板套装在转轴的中部,且支撑板位于由笼条围成的空腔内,在支撑板与两侧的固定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护板,所述护板呈喇叭状,两护板的大直径端均与支撑板连接,两护板的小直径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侧固定板与转轴结合处的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笼条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板和固定板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掉落在下层输送带上的碎石自动进入滚筒内部,并随着滚筒的旋转,碎石不断地被输送带从低处带到高处后自动掉落在护板上,由于护板的斜面作用,根据反射理论,碎石就会在反复冲击护板的过程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向外推动,成螺旋形运动轨迹从滚筒中间向两侧移动,离开输送带时就会自动掉落排出,从而彻底避免碎石顶坏输送带的现象发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 1-转轴;2-固定板;3-支撑板;4-笼条;5-护板;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输送带自排料滚筒, 其包括转轴1和安装在转轴1上的笼形筒体,所述笼形筒体由两圆形固定板2、支撑板3、护板5和笼条4组成,两圆形固定板2分别套装在转轴1的两端,两固定板2上的外缘处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安装孔6,且两固定板2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两固定板2上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均穿设有笼条4,所述支撑板3呈圆形状,支撑板3套装在转轴1的中部,且支撑板3位于由笼条4围成的空腔内,在支撑板3与两侧的固定板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护板5,所述护板5呈喇叭状,两护板5的大直径端均与支撑板连接,两护板的小直径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侧固定板2与转轴1结合处的转轴上。
所述笼条4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板焊接。
所述护板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板和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掉落在下层输送带上的碎石自动进入滚筒内部,并随着滚筒的旋转,碎石不断地被输送带从低处带到高处后自动掉落在护板5上,由于护板的斜面作用,根据反射理论,碎石就会在反复冲击护板5的过程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向外推动,成螺旋形运动轨迹从滚筒中间向两侧移动,离开输送带时就会自动掉落排出,从而彻底避免碎石顶坏输送带的现象发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留中,未经高留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6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引线晶振检测仪振动盘
- 下一篇:一种饮料灌装瓶的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