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齿圈的轮毂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7635.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围围;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B60B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齿圈 轮毂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单元,尤其涉及一种无齿圈的轮毂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汽车轮毂单元,结构相对复杂,装配精度低,安装麻烦,使用效果不佳。
中国专利CN200620108249.5,公开一种汽车轮毂单元总成,包括芯轴、外圈、内圈、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芯轴的外侧配有沟道,外圈的内侧配有双列沟道,外圈与内圈之间夹持有第一滚动体,外圈与芯轴之间夹持有第二滚动体,内圈固接于从其内部穿过的芯轴上,内圈的内径与芯轴的外径过盈配合形成固定联接,芯轴的端部采用旋压铆合结构,旋压铆合结构紧贴内圈的大端面。此结构相对复杂,而且装配精度相对较低,使用效果不出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效果出色,并带有温度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的无齿圈的轮毂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无齿圈的轮毂单元,包括内圈组件和外圈,所述的内圈组件外套有与内圈组件相间隔分布的外圈,所述的内圈组件与外圈间形成保持架通道,所述的保持架通道中设有保持架,所述的保持架的两端分别设有钢球,二个钢球呈同一水平直线分布,所述的内圈组件由左内圈和右内圈组成,所述的左内圈与右内圈呈对称连续分布,所述的左内圈与右内圈的上部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的保持架中设有与定位槽相触接定位的触杆,所述的保持架位于左内圈与右内圈的中心位;
所述的内圈组件中设有装配孔,所述的左内圈与外圈间形成左配接孔,所述的装配孔与左配接孔呈一体化分布,所述的右内圈与外圈间通过密封圈相密封;
所述的外圈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在保持架通道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圈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内圈内壁的左折角与右内圈内壁的右折角分别呈圆弧角。
此结构整体紧凑,同时装配精度高,使用性能出色,同时温度传感器能时时监控温度,能及时的发现并控制问题,防止意外的发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齿圈的轮毂单元,结构紧凑度高,安装精度高,使用效果出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齿圈的轮毂单元,包括内圈组件和外圈1,所述的内圈组件外套有与内圈组件相间隔分布的外圈1,所述的内圈组件与外圈1间形成保持架通道2,所述的保持架通道2中设有保持架3,所述的保持架3的两端分别设有钢球4,二个钢球4呈同一水平直线分布,所述的内圈组件由左内圈5和右内圈6组成,所述的左内圈5与右内圈6呈对称连续分布,所述的左内圈5与右内圈6的上部分别设有定位槽7,所述的保持架3中设有与定位槽7相触接定位的触杆8,所述的保持架3位于左内圈5与右内圈6的中心位;
所述的内圈组件中设有装配孔9,所述的左内圈5与外圈1间形成左配接孔10,所述的装配孔9与左配接孔10呈一体化分布,所述的右内圈6与外圈1间通过密封圈11相密封;
所述的外圈1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2设在保持架通道2中。
所述的外圈1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栓14。
所述的左内圈5内壁的左折角与右内圈6内壁的右折角分别呈圆弧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7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