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应力传感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7781.0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陆义超;符平;邢占清;王春;张金接;赵卫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1/26 | 分类号: | G01L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应力 传感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应力传感器防护装置,适用于水下钢结构的应力监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下结构施工工程迅速发展,如跨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等。对于受到荷载较大的水下结构,为了解其受力状态,通常需安置应力传感器。目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应力传感器不具备防水浸泡的功能,水下应用传感器易受到干扰或破坏,不仅影响其监测精度,且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其安装成功率及使用寿命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水下结构应力监测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传感器防护装置,但目前多数工程防护装置结构复杂且安装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应力传感器,解决现有传感器的以下技术问题:不具备防水浸泡的功能;水下施工易受到破坏;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传感器安装成功率及使用寿命具有较大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应力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罩在传感器上的防护筒,所述防护筒的一侧端面与固定传感器的钢板满焊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的筒壁上开有预留孔,所述防护筒通过预留孔与负责将传感器的电缆引出水面的引线管防水可靠连接;所述防护筒的另一侧端面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板面上开有防水材料灌注孔和排气孔,所述密封盖板、防护筒和钢板共同形成的空间内充满从防水材料灌注孔灌注进来的防水发泡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发泡材料为聚氨酯或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板与防护筒之间还设有一圈密封垫。密封盖板及密封垫上都开有与防护筒连接螺栓配套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筒为钢质的圆柱筒或矩形筒。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板与防护筒的壁沿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防护筒的外端壁沿上设连接螺栓或螺钉。
更优选的,所述引线管为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特征在于钢管上端露出水面,下端与传感器防护筒防水连接,传感器电缆经由无缝钢管引出。所述密封盖板为铁板或铝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形成一个密闭的防水环境,可有效保护传感器,适用于水下施工监测;
2、采用目前市场上的常规材料预制完成,价格低廉,无需经专门培训就能完成现场安装;安装迅速,一般在2~3小时内即可完成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护筒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线管、2-防护筒、3-密封盖板、4-密封垫、5-钢板、6-螺栓、7-预留孔、8-防水材料灌注孔、9-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水下应力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水平向罩在传感器上的防护筒2,所述防护筒2的一侧端面与固定传感器的钢板5满焊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2的筒壁上开有预留孔7,所述防护筒2通过预留孔7与负责将传感器的电缆引出水面的引线管1连通;所述防护筒2的另一侧端面连接有密封盖板3;所述密封盖板3的板面上开有防水材料灌注孔8和排气孔9,所述密封盖板3、防护筒2和钢板5共同形成的空间内充满从防水材料灌注孔8灌注进来的防水发泡材料。
所述防水发泡材料为聚氨酯或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所述密封盖板3与防护筒2另一侧端面的壁沿之间还设有一圈橡胶材料的密封垫4。所述防护筒2为钢质的圆柱筒或矩形筒。所述密封盖板3与防护筒2另一侧端面的壁沿之间通过螺栓6连接,防护筒的外端壁沿上设连接螺栓。密封盖板3及密封垫4上都开有开与防护筒的螺栓6配套的螺栓孔。所述引线管1为无缝钢管,所述密封盖板3为铁板或铝板,也可为其他金属板。
该水下应力传感器防护装置可通过以下步骤装配施工:
A、确定传感器安装位置及传感器线缆的布置方案;
B、布设引线管1;
C、在传感器预定安装位置罩设防护筒2,防护筒2的一侧端面与固定传感器的钢板5满焊固定,并将引线管1通过防护筒2筒壁上的预留孔7与防护筒2防水连接;
D、安设传感器,将传感器线缆穿过预留孔7进入引线管1,在防护筒2的筒壁上固定;
E、防护筒2的另一侧端面上,一圈壁沿均安装有螺栓6,将密封垫4穿过螺栓6固定就位,将密封盖板3穿过螺栓6可靠连接在防护筒2上,拧紧螺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7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