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陀螺仪中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649.1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任敏锋;李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00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陀螺仪 中全脱 骨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陀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陀螺仪中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陀螺作为惯性导航器件之一,其精度水平直接决定了导航系统的精度水平。光纤环是光纤陀螺中的核心器件,也是光纤陀螺的传感头,它主要完成旋转角速率转换为萨格奈克相移(Sagnac效应)。目前光纤环主要是将保偏光纤绕制在骨架上形成,但由于光纤与光纤环骨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会使得光纤环在不同温度下所受的热应力不同,从而使得光纤环在不同温度下保偏能力有差异,严重影响光纤陀螺的温度性能。全脱骨架光纤环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全脱骨架光纤环的装配又成为新的难题,装配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光纤陀螺的抗振动性能。中国专利CN 204007639 U公开了一种光纤陀螺环体结构,其虽然公开了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方式,但其结构复杂,并装配较为麻烦,从而导致装配效率非常低,并且成品较高。目前全脱光纤环的的安装多采用一个法兰盘状的U型屏蔽罩将光纤环固定在罩内环槽上,在法兰盘的靠近中心位置留有一圈安装孔,用螺栓将其与基座相连,这样由于光纤环粘贴位置与安装孔处形成悬臂梁结构,在产品的后续试验中振动性能差,进而影响陀螺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全脱骨架光纤环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且易存在抗温度性能差,抗真的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纤陀螺仪中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结构,能够保证光纤环的抗振动性能和温度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光纤陀螺仪中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座、屏蔽罩、光纤环以及压圈;所述基座、屏蔽罩以及压圈均呈环形,所述屏蔽罩套设在基座上,其具有一呈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光纤环设于该容置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的内侧面的下部呈锥面,所述基座的外侧面的下部呈与屏蔽罩的内侧面的下部对应的锥面;所述压圈通过螺栓与基座相连,并将屏蔽罩向下压紧,且该压圈将屏蔽罩上的容置槽封闭;所述光纤环的下侧与容置槽的底部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一起,且光纤环的内侧与容置槽的内侧壁之间、外侧与容置槽的外侧壁之间、以及上侧与压圈之间均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外侧呈台阶状,所述压圈具有与该台阶相对应的环形插板。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的内侧面的上部呈倒锥面,所述环形插板的外侧面呈与屏蔽罩的内侧面的上部对应的倒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锥面与倒锥面的锥度均为5°~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有效提高全脱骨架光纤环的装配效率。
2、采用锥面锁紧技术将屏蔽罩固定,用螺栓将压圈压紧固定在基座上,使屏蔽罩上下位置锁死,并借助锥面自身的自锁特性实现屏蔽罩在使用过程的完全定位,而且在锁紧的同时,屏蔽罩和压圈圈与基座通过锥面配合,在受力时不再是单个件受力,而是整体受力,从而提高了抗振动性能。
3、将光纤环下侧与屏蔽罩粘接,内、外侧和上侧均具有(约1mm)间隙,这样屏蔽罩与光纤环只有一个接触面,屏蔽罩除起固定光纤环作用外还能够对光纤环进行散热,使外界温度变化及陀螺内部热量对光纤环影响较小,从而抑制光纤环热致非互易噪声的影响,提高了光纤陀螺仪的温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中:1—基座,2—屏蔽罩,3—光纤环,4—压圈,5—螺栓,6—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光纤陀螺仪中全脱骨架光纤环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座1、屏蔽罩2、屏蔽罩3以及压圈4,其中,基座1材料为2A12-T4铝合金,屏蔽罩2及压圈4均为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所述基座1、屏蔽罩2以及压圈4均呈环形,所述屏蔽罩2套设在基座1上,其具有一呈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屏蔽罩3设于该容置槽内,所述基座1的外侧呈台阶状,其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所述压圈4具有与该台阶相对应的环形插板6,即插板6的厚度与台阶的宽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