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硅芯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9442.6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2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章振华;陈毅明;夏晓青;裘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06;B29C4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硅芯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硅芯管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硅芯管制造技术为三层共挤挤出机在一组复合模具挤出完成,模具设置为第一层挤出硅胶润滑层、第二层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第三层挤出颜色标识层。这种分步组合式塑料挤出模具的缺点为第一层硅胶层较厚、不够光滑,增加硅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喷射均匀、光滑、节约成本的新型硅芯管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新型硅芯管模具,包括上模套、下模套、模芯、挤出硅胶润滑层、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及挤出颜色标识层,模芯位于上模套与下模套间;所述的挤出硅胶润滑层通过第一挤出管与模芯相连通,该第一挤出管限位于下模套上,所述的模芯内设置有挤出孔,该挤出孔呈散发状分布,并朝向于上模套与下模套间;所述的挤出颜色标识层通过第二挤出管与上模套相连通,挤出颜色标识层上的挤出口朝向于模芯侧;所述的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位于上模套与下模套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一侧设置有定径套,该定径套的内径与硅芯管的外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减少硅芯层的硅胶材料,节约成本;2、硅芯层喷射均匀、光滑,外观美观,达到更好效果;3、利用此改进模具可以制作抗菌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上模套;2、下模套;3、模芯;4、挤出硅胶润滑层;5、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6、挤出颜色标识层;7、第一挤出管;8、第二挤出管;9、挤出口;10、定径套;31、挤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套1、下模套2、模芯3、挤出硅胶润滑层4、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5及挤出颜色标识层6,模芯3位于上模套1与下模套2间;所述的挤出硅胶润滑层4通过第一挤出管7与模芯3相连通,该第一挤出管7限位于下模套2上,所述的模芯3内设置有挤出孔31,该挤出孔31呈散发状分布,并朝向于上模套1与下模套2间;所述的挤出颜色标识层6通过第二挤出管8与上模套1相连通,挤出颜色标识层6上的挤出口9朝向于模芯3侧;所述的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5位于上模套1与下模套2间;所述的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5的一侧设置有定径套10,该定径套10的内径与硅芯管的外径相等。
所述的挤出硅胶润滑层4所挤出的硅胶即为硅芯管内径层,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5所挤出的高密度聚乙烯即为硅芯管的管径,挤出颜色标识层6所挤出的颜色料即为附于硅芯管外管径上的标识,起到标识型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在组合模具中,模芯3设置挤出孔31,硅胶经过模芯3的挤出孔31完成挤出,硅胶层材料可以利用挤出压力形成喷射状态向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层5的内壁喷射,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内层硅胶,即硅芯层。利用此改进模具,还可用在抗菌管的制作,管内壁喷射抗菌层,既节约材料又做到均匀分布,效果很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9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熊蜂商品群繁殖速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真空PE管道生产自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