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修正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1538.1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5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章;陈立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白金制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L19/00 | 分类号: | B43L19/00;B65H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018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压 修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压式修正带。
背景技术
按压式修正带,是近年来被推崇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修正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用于涂改的舌接,采用按压式圆珠笔原理,使用时按压弹出,不用时按压缩回。从而避免了舌接因掉地、重压、磨损等带来整体使用功能的失效,深受人们(尤其是学生)的喜爱。
然而,纵观市面上现有的各式修正带,无论是固定式还是按压式,不难发现其舌接的头部锥体都是为了支撑涂改带而固定连接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手感和握姿状态的差异,造成涂改带、纸张和舌接的接触端面,不在同一表面,往往舌接的内侧端点受力大,外侧端点受力小,涂改带的使用也会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内涂外空的现象,舌接容易磨损和折断。
此外,在现有的各式按压修正带中,其按筒结构至少是由4至7个零件所组成的,零件多、材料成本高、组装费时,在现今追求环保爱地球的时代,本实用新型仅用一个零件,简单的结构却可取代市售的复杂零件组成的按压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按压式修正带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按压式修正带,包括壳体前套、带芯组件和按筒,所述带芯组件包括舌接、带芯座、弹簧、块档放卷轮和收卷轮,在舌接的后端设置有带八字形弹性卡口的连接轴,在带芯座与之相对应的位置轴向设置有连接孔,二者以键槽结构同轴心活动连接;
所述壳体前套的上下二个侧面分别间隔设置有带芯组件和按筒的限位和连接槽孔,同样,在按筒与之相对应的二个侧面分别设置有连接壳体前套的卡凸,壳体前套的连接槽孔与按筒的卡凸呈活动配合。
带芯中的舌接与带芯座之间的同轴心活动连接,舌接径向可旋转角度为正负15度。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产品舌接的头部锥体与带芯座固定连接模式,采用了键轴活动连接的方法,使得舌接在支撑涂改带的同时,在连接轴的径向有小角度旋转自由度,从而确保了涂改带、纸张和舌接的接触端面处于同一表面,舌接受力均匀不易磨损和折断,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称式壳体前套、按筒、带芯的卡口限位和连接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的机械强度,同时也确保了带芯组件前后位移的轴向同心度。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舌接和带芯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舌接和带芯座连接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壳体前套;2-带芯组件;3-按筒;4-舌接;5-带芯座;6-挡块;7-弹簧;8-收卷轮;9-放卷轮;10-弹性卡口;11-键;12-带芯座连接孔;13-键槽;14、15-卡槽;16-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具体阐述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确立各个零部件模具尺寸和材质,经过塑料注塑机将本实用新型各个零部件加工完毕后,按图实施组装。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前套1、带芯组件2和按筒3三个组件组成,带芯组件2装入壳体前套1后,按下按筒3,即完成组装。再按下按筒3弹性卡凸16,即轻松滑入壳体前套1的卡槽14内,带芯就自动外露,就可进入修正功能,不用时,,轻按卡凸16, 利用弹簧7的压缩反弹力,迫使弹性卡凸16回弹至卡槽15内,舌接4缩回壳体前套1内,自动保护修正带。
舌接4和带芯座5利用舌接4的八字形弹性卡口10的弹性夹插入带芯座5的带芯座连接孔12内,因键槽13的孔略大于键11,保证舌接4能在正负15度的范围内旋转(见图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的结构变化,无论是1个或2个卡凸,卡凸在侧面或背面。只要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白金制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白金制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1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