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1575.2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0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文;程君;马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瑞林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式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软式内镜是很多医疗领域必用的医疗设备,对设备本身的防污染程度要求很高。但是软式内镜的各部件较柔软,自然放置时无法独立支撑,需要有较大的位置与放置台接触,增加软式内镜的被污染几率。目前缺少一种软式内镜的悬挂设备,以减少软式内镜放置时的损坏和被污染的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挂牢固、接触面积小的软式内镜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软式内镜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电源端镜托、操作端镜托、插入端镜托和悬挂杆,所述主杆的顶部与悬挂杆底端连接,悬挂杆向右侧倾斜并与主杆间呈120o ~150o的夹角,电源端镜托和操作端镜托上下排列并分别垂直固定在主杆的上部,其中操作端镜托固定于主杆正面,电源端镜托固定在主杆的左侧,电源端镜托与操作端镜托间呈65o~75o夹角,插入端镜托垂直固定在主杆的底端左侧,插入端镜托的末端向前弯折作为插入端下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式内镜悬挂固定装置呈现特定的空间曲线。该装置与软式内镜的电源端、操作端、插入端分别接触的三个点均不在同一直线上,以此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保证了软式内镜悬挂过程中不会出现自由移动。主杆部分连接整个装置,电源端镜托、操作端镜托、插入端镜托分别用于固定软式内镜的电源端、操作端、插入端。
所述的主杆、电源端镜托、操作端镜托、插入端镜托和悬挂杆的材质为不锈钢圆钢。主杆部分采用Φ8的不锈钢圆钢按照软式内镜的特殊外形结构折弯成对应的空间曲线的形状,电源端镜托、操作端镜托、插入端镜托分别采用Φ6的不锈钢圆钢根据软式内镜电源端、操作端、插入端三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焊接到主杆上。
所述的悬挂杆的顶端设有扁平的悬挂连接端。悬挂杆设置悬挂连接端以便在固定软式内镜后,将本固定装置整体悬挂在支架上,达到软式内镜悬挂的效果,减少与载放台的直接接触。
所述的电源端镜托的末端向主杆的前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电源端镜托的末端弯折,防止软式内镜的电源端在悬挂式从本固定装置上脱离。
所述的操作端镜托的末端向主杆的右下方弯折形成弯折部,操作端镜托的弯折部与悬挂杆的方向垂直。操作端镜托的末端弯折部是软式内镜的操作端的承载部份,在自然悬挂时,与悬挂杆的方向垂直的弯折部正好处于水平状态,既保证软式内镜不会轻易脱离,又保证取放方便。
所述插入端镜托的中部设有与插入端下托平行的插入端上托。插入端下托和插入端上托将插入端卡在中间固定,同样既能保不会轻易脱离,又保证取放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软式内镜固定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维护简便,工作性能优良,且使用更加方便。与软式内镜的电源端、操作端、插入端分别接触的三个点均不在同一直线上,以此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保证了软式内镜悬挂过程中不会出现自由移动。整个装置的各个部分均采用圆钢结构,因此每个部分的接触位置均为点接触,以此保证了装置与软式内镜接触面积的最小,避免接触面上细菌的滋生。本装置还可用于相类似的其他产品或其它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式内镜固定装置对软式内镜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其中:1、主杆 2、电源端镜托 3、操作端镜托 4、插入端镜托 5、软式内镜操作端 6、软式内镜插入端 7、软式内镜电源端 8、悬挂杆 9、插入端下托 10、插入端上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1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