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部艾灸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2484.0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华;罗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秀华;罗海丽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张玲春 |
地址: | 5101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部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部艾灸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是中国的传统特色疗法。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一般以艾叶为灸材,并艾条灸为主。现有技术中艾灸的方法,一般是由医护人员手持点燃的艾条在穴区上下左右反复来回移动,以产生一种动态的剌激,并且这种动态剌激必须是连续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整个施灸过程中,火力必须均衡,作用不能中断,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需要医护人员人工操作,火力很难掌握,温度难以控制,并且会有烫伤的危险。
目前市场上也有这种艾灸盒,可以放置在艾灸部位附近进行艾灸,但是这种艾灸盒没有针对人体特殊部位进行设计,没有针对耳部进行艾灸的艾灸盒,造成耳部艾灸效果不佳,应用不方便,并且上盖和盒体之间盖合不牢,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部艾灸盒,其能对耳部进行艾灸,艾灸效果好,并且上盖和盖体之间盖合牢固,不易松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部艾灸盒,包括无底部的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中部固定有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将所述盒体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金属丝网位于所述上盒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艾灸条的框格,所述上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上盒体和盒盖铰接连接形成铰接端,所述盒体上与所述铰接端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设置有公魔术贴,所述盒盖上与所述铰接端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公魔术贴相黏贴的母魔术贴。
所述盒体和盒盖的内壁上均覆盖有铁皮。
所述下盒体的一对相对侧壁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圆弧形缺口。
所述圆弧形缺口设置在与所述公魔术贴所在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
所述圆弧形缺口的圆弧高度为1-5cm。
所述金属丝网到所述圆弧形缺口顶端的距离为2-6cm。
所述透气孔为两个,设置在所述公魔术贴所在的侧壁并分别位于所述公魔术贴的两侧。
所述金属丝网上垂直设置有第一挡网、第二挡网、第三挡网和第四挡网,所述第一挡网与所述第二挡网横向设置,所述第三挡网与所述第四挡网纵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挡网和所述第二挡网交叉形成放置艾灸条的框格。
所述第一挡网和第二挡网平行,所述第三挡网和第四挡网平行。
所述盒体的长度为7.5-11.5cm,宽度为6.5-10.5cm,高度为7-11c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部艾灸盒,针对耳部艾灸而设计,其盒体底部具有与头部相适应的弧形,能够放置在耳部旁边对耳部进行艾灸,并且透气孔朝上进行排烟,不会污染到周围床铺;盒盖与盒体采用铰接方式,并在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用魔术贴加以固定,盖合牢固,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部艾灸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部艾灸盒盖合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部艾灸盒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部艾灸盒,包括无底部的盒体1和盒盖2,盒体1中部固定有金属丝网3,金属丝网3将所述盒体1分为上盒体和下盒体,金属丝网3位于所述上盒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艾灸条的框格4,上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5,上盒体和盒盖2铰接连接形成铰接端6,盒体1上与所述铰接端6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设置有公魔术贴11,盒盖2上与铰接端6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公魔术贴11相黏贴的母魔术贴21。
其中,盒体1和盒盖2均为木材制成,木材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盒体1和盒盖2的内壁上均覆盖有铁皮,铁皮将艾灸条与木质盒体1或盒盖2隔离开来,防止艾灸条产生的高温损坏盒体1或盒盖2。
其中,金属丝网3到圆弧形缺口12的顶端的距离为2-6cm。将耳部与艾灸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最佳距离,既能保证穴位被充分熏熨,又不会温度过高给人体造成不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秀华;罗海丽,未经陈秀华;罗海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2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