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斜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2984.4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珍;陈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运输 效率 斜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隧道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斜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长大隧道的施工中,为了实现长隧短打和增设开挖工作面,设置了不同数量的辅助斜井。受隧道埋深的影响,斜井的长度也一再加长,目前国内铁路隧道已出现了长度超过3km的施工斜井。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斜井,部分斜井的长度超过了3km,如此之长的斜井,若采用单车道运输模式,不但增加了车辆的调度难度,而且降低了车辆的运输效率;若采用双车道运输模式,虽然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但由此也要增加一笔不菲的土建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斜井结构,通过错车道和掉头洞令单车道长斜井满足车辆会让和掉头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斜井结构,包括斜井,其特征在于:
斜井内自斜井井口至斜井井底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处错车道,错车道位于斜井一侧;
错车道中部设置有掉头洞,掉头洞位于错车道内侧。
所述错车道每间隔200m设置一处,长30m,前后两端与斜井之间设置有5m的直线渐变过渡。
所述错车道采用拱顶结构,错车道高度高于斜井高度。
所述掉头洞与错车道垂直设置,宽5m,深3m,采用拱顶结构,掉头洞高度低于斜井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单车道和双车道两种运输模式有效的结合,通过在单车道斜井内每间隔200m设置一错车道和掉头洞,将车辆的会让区间压缩至200m,同时车辆可在任何一个错车道的位置掉头,大大的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和灵活性。采用该种模式,亦可节省采用双车道运输模式下额外增加的土建费用,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中的Ⅰ-Ⅰ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Ⅱ-Ⅱ剖面图。
图中,1-斜井,2-错车道,3-掉头洞,4-斜井井底,5-斜井井口,6-斜井中线,7-错车道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斜井结构,包括斜井1,斜井1内自斜井井口5至斜井井底4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处错车道2,错车道2位于斜井1一侧。错车道2中部设置有掉头洞3,掉头洞3位于错车道2内侧。
所述错车道2每间隔200m设置一处,长30m,前后两端与斜井1之间设置有5m的直线渐变过渡。错车道2采用拱顶结构,错车道2高度高于斜井1高度。
所述掉头洞3与错车道2垂直设置,宽5m,深3m,采用拱顶结构,掉头洞3高度低于斜井1高度。
上述结构将长斜井分割为多个200m左右的行车区间,解决了斜井内运输车辆的会车难题,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满足车辆在斜井内掉头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29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部软弱围岩双壳体耦合让压支护体系
- 下一篇:巷道清理机的驾驶室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