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撑杆装置及铁路货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3766.2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2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娄连华;王军松;程伟;孙海双;周晓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杆 装置 铁路 货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撑杆装置及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撑杆结构对于大轴重铁路货车,如铁路运煤专用敞车、漏斗车,起着连接车辆两侧侧墙、防止侧墙由于长期承受货物挤压变形的重要作用。若车辆侧墙发生变形,将会造成车辆外形尺寸超出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外廓尺寸,导致行车安全。
撑杆结构通常是采用螺栓连接结构,撑杆与车辆侧墙上的撑杆座连接,在车辆装满货物运输时,如一侧的连接螺栓折断,由于货物的阻挡,撑杆在车辆振动时,会发生脱离撑杆座,绕另一侧螺栓连接处上下弹跳,弹跳的撑杆极易损坏车辆上方铁路基础设施,如车辆上方的牵引电力设备、电缆等,造成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撑杆装置及铁路货车,通过在撑杆装置上增设止挡结构,有效避免了当撑杆一侧螺栓折断时,车辆颠簸导致撑杆绕另一侧螺栓连接处上下弹跳,损坏车辆上方铁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撑杆装置,包括:撑杆座、撑杆;所述撑杆座包括连接部和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一端的止挡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车体侧墙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撑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撑杆的两端开设有沿所述撑杆轴向延伸的槽口,所述槽口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并紧固在所述槽口内;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撑杆上方,用于阻挡所述撑杆在自由状态下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所 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搭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
包括四个所述撑杆座,每两个所述撑杆座形成一撑杆座组,两个所述撑杆座组分别固定连接在车体相对侧墙的对称位置上;所述撑杆座组由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贴合形成,所述撑杆座组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车体侧墙固定连接,所述撑杆的所述槽口用于使所述撑杆座组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并紧固在所述槽口内。
所述槽口沿所述撑杆轴向的截面为U型截面。
还包括U型插套,所述U型插套上具有通孔;所述U型插套设置在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通孔用于使紧固件穿过,紧固所述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搭接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车身,在所述车身的相对侧墙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撑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撑杆装置及铁路货车,通过在撑杆装置上增设止挡结构,有效避免了当撑杆一侧螺栓折断时,车辆颠簸导致撑杆绕另一侧螺栓连接处上下弹跳,损坏车辆上方铁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撑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撑杆装置的撑杆座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撑杆座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撑杆装置的撑杆的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撑杆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撑杆装置的撑杆座的正视图;
图7为图6所示撑杆座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撑杆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撑杆装置的U型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撑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撑杆装置的撑杆座、撑杆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撑杆装置,包括:撑杆座1、撑杆2;撑杆座1包括连接部11和形成于连接部11一端的止挡部12;连接部11包括用于与车体侧墙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与撑杆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相互垂直设置(参考图3,其为图2中A向所示示意图);撑杆2的两端开设有沿撑杆2轴向延伸的槽口21(参考图5,其为图4中A向所示示意图),槽口21用于使第二连接部112插入并紧固在槽口21内;止挡部12位于撑杆2上方,用于阻挡撑杆2在自由状态下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37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