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机械过滤器面板管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4159.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航;谢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泛海水处理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11 | 分类号: | B01D29/11;B01D29/50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余伦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机械 过滤器 面板 管道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机械过滤器面板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为传统的过滤器原理图;工作流程路径具体如下:1、正常过滤时:水→阀1→罐体7→上隔板8→过滤物质→下隔板9→阀4→出水口6。此过程只有阀4和阀1打开。2、反洗时,水→阀3→罐体7→下隔板9→过滤物质→上隔板8→阀2→出水口6。此过程只有阀2和阀3打开。
传统的过滤器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在正常过滤时,如果阀2和阀3漏水侧出水口就会混有未过滤的水,这样就会影响水的品质。
2、传统的阀没有检漏装置就无法知道关键阀是否漏水。
3、两块大隔板与罐体7内壁相接处的面积大,形成的卫生死角多,影响水的品质。
4、没有布水器,液体分布不均匀,影响过滤效果。
5、过滤罐中的液体无法排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有效的克服了关键阀门漏水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关键阀漏水的概率,并降低了成本和卫生死角,提高过滤的效果的新型机械过滤器面板管道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机械过滤器面板管道连接结构,其包括罐体、布水器、集水器、进水管体、主管体、反洗管体、检漏管体、过滤出水管体和阀体A~H,所述布水器位于罐体内的顶部位置,所述集水器位于罐体内的底部位置,所述主管体位于所述罐体的一侧位置,且上端伸入该罐体内与所述布水器相连接,下端伸入该罐体内与所述集水器相连接,阀体A~D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主管体上。
所述反洗管体的一端对应阀体A的上方位置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上,且设有阀体E,另一端对应阀体D的下方位置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上,且设有阀体F;该反洗管体近所述罐体底部的位置上设有反冲洗排水口。
所述进水管体的一端对应阀体A与阀体B之间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上,另一端形成进水口。
所述检漏管体的一端对应阀体B与阀体C之间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上,且设有阀体G,另一端形成检漏排水口。
所述过滤出水管体的一端对应阀体C与阀体D之间的位置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上,且设有阀体H,另一端形成过滤水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管体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进水管体水平设置。所述过滤出水管体水平设置。所述检漏管体与主管体相连接的一端水平设置,另一端向下弯折,并垂直向下延伸一定距离。所述反冲洗排水口所处的水平位置低于罐体的底面。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集水器包括底盘、多条长过滤绕丝管和多条短过滤绕丝管,多条长过滤绕丝管均匀设置在该底盘的侧面,多条短过滤绕丝管均匀设置在底盘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的克服了关键阀门漏水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关键阀漏水的概率。即使阀体B和阀体C同时漏水时,也不会出现过滤水中混有未过滤的水,确保水质量;布水器和集水器与罐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大大降低了卫生死角;同时巧妙将布水器设置在罐体顶部,可以将水均布在过滤物质上面,提高过滤的效果,另外整体结构简洁、紧凑,易于实现,操作简单,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过滤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过滤器面板管道连接结构,其包括罐体1、布水器2、集水器3、进水管体4、主管体5、反洗管体6、检漏管体7、过滤出水管体8和阀体A9、阀体B10、阀体C11、阀体D12、阀体E13、阀体F14、阀体G15、阀体H16。
具体的,所述布水器2位于罐体1内的顶部位置,所述集水器3位于罐体1内的底部位置,所述主管体5位于所述罐体1的一侧位置,优选的,该主管体5与所述罐体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该主管体5的上端伸入该罐体1内与所述布水器2相连接,下端伸入该罐体1内与所述集水器3相连接,阀体A9、阀体B10、阀体C11、阀体D12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主管体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泛海水处理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泛海水处理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4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