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水阀的防虹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6926.9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3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贵阳;钟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15/18;E03D1/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水 虹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水阀,尤其涉及一种进水阀的防虹吸结构及防虹吸方法。
背景技术
自来水管路中停水时管路内可能形成负压,则水箱内的水就会通过进水阀进入自来水管道中而形成虹吸,而目前饮用水和洁具用水共用一套自来水管路,这样就会导致对饮用水的污染,因此,马桶水箱的进水阀通常具有防虹吸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进水阀为了提高CL线,即水箱临界水位线(定义为进水阀虹吸开始或虹吸结束时两者中较低的水位线),大多将防虹吸结构做在进水阀头部,专利号为ZL20082014531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虹吸进水阀,因为其在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未设置隔离腔,其进水通道的出水端与出水通道的进水端重合且它们还与水箱直接连通,当自来水管路出现负压时,出水通道内的水容易进入进水通道导致CL线被拉低使得进水阀与水箱的通配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水阀的防虹吸结构及防虹吸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现有防虹吸结构容易拉低CL线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进水阀的防虹吸结构,该进水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及活动装接在阀体内并可连通或切断进水通道的止水组件,该防虹吸结构包括设在阀体上部并连通阀体内外的进气口、与进气口连通的隔离腔,所述隔离腔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出水端和出水通道进水端之间以将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行空间隔离,所述隔离腔具有接通进水通道的进水口和接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位置高于进水口的位置。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隔离腔的进水口与进水通道的出水端重合,所述隔离腔的出水口与出水通道的进水端重合。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包括一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为所述隔离腔,所述过渡通道进水端连接进水通道出水端,所述过渡通道出水端连接出水通道进水端,所述过渡通道出水端的位置高于过渡通道进水端的位置。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进气口设于阀体顶部,进气口下方对应进水通道出水端纵向设置一隔板,隔板围成所述隔离腔,所述隔离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水流通道,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之间形成防虹吸的气流通道。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隔板环绕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并与其间隔设置,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与隔板之间形成底部封闭且顶部开口的所述隔离腔,所述隔离腔的出水口为该隔离腔的顶部开口。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隔板一体成型于阀体内,或者所述隔板独立装接于阀体内。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活动装接在所述隔离腔中以关闭或打开所述进气口的防虹吸构件,进水阀进水时防虹吸构件在水流作用下关闭进气口,未进水时或进水通道出现负压时,防虹吸构件打开所述进气口。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防虹吸构件为滑接于所述进水通道出水端并与所述进气口位置对应而置的单向阀,进水阀未进水时或进水通道出现负压时,所述单向阀打开所述进气口;进水时,所述单向阀能在水流作用下关闭进气口。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进气口为开设在阀体顶部的圆形通孔或呈环形间隔分布的若干通孔。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开设至少一缺口。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所述的隔离腔将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空间隔开,且该隔离腔为进水通道连通出水通道的水流通道,进气口与隔离腔进水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隔离腔的出水口位置高于进水口的位置,当进水通道出现负压时,空气经进气口流入该进水口进而吸入进水通道以补偿进水通道的负压,由于隔离腔的出水口位置高于进水口位置,当出水通道内的水位在隔离腔的出水口以下时,出水通道内的水便不会进入阀腔和进水通道内,便不会产生虹吸现象,即CL线的高度依隔离腔的出水口位置决定,有助于提高CL线位置,有效改善防虹吸效果,同时结构简单,只需简单增设一隔离腔即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即可取得显著的防虹吸效果。
2、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开设一用于增大吸气通流面积的缺口,加速虹吸时气体的吸入以及增大虹吸时气体的吸入量。
3、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包括一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为所述隔离腔,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只需简单增设一起隔离腔功能的过渡通道即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即可取得显著的防虹吸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6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