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均匀稳定落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9550.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钟贤;辜广湖;翁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碳中和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固定床 气化 均匀 稳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领域的一种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均匀稳定落料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方式之一,是一种通过生物质气化炉反应装置,将固态生物质原料转化气态生物质可燃气的技术。其中,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是使用最典型的炉型,其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应于中小型规模生物质气化。
在固定床气化炉中,生物质原料是以一种炉内自然堆积的反应方式存在,依靠重力下落形成反应层。由于目前绝大部分进料方式均采用进料螺旋单出口炉中心落料,因生物质原料存在一定自然堆积角,落料时会在炉内上方形成一定高度的锥体。在生产反应过程中,锥体会导致炉内同一截面料层高度相差较大,影响反应稳定性;此外,锥体会影响料位计的判断准确性,导致加料不及时或加料过多,使炉内料层过低或炉顶堵料,炉内料层过低会降低反应稳定性,影响燃气生产品质,炉顶堵料会导致停炉,影响正常生产。目前,用于气化的生物质原料种类较多,各自自然堆积角也存在差异,气化系统料位计判断实际料层高度不准,导致加料时间及加料量的不确定性,生产运行稳定性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均匀稳定落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均匀稳定落料结构,其包括旋转拨料器以及锥体壳,所述旋转拨料器的旋转拨料端从上往下穿过进料通道后进入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内,所述锥体壳位于旋转拨料器的正下方,锥体壳的外壁和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炉壁之间形成落料间隙,所述进料通道的进料口位于旋转拨料器的旋转拨料端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拨料器包括拨料电机、旋转主轴以及拨料轴,所述旋转主轴的一端与拨料电机连接,旋转主轴的另一端穿过进料通道且进入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后与若干根拨料轴连接,所述拨料轴沿旋转主轴的外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拨料轴为旋转拨料器的旋转拨料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拨料轴与所述旋转主轴成60°夹角,拨料轴旋转覆盖面积为所述锥体壳的上端面面积的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体壳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根固定筋板固定在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炉壁上,所述锥体壳的上端面面积为所述进料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1/2,锥体壳的下端面面积与料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体壳的坡面斜度为30~4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筋板将所述落料间隙分隔为多个落料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拨料器、锥体壳、进料通道以及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同轴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拨料器,生物质原料从进料口经进料螺旋进入进料通道,在进料通道被旋转拨料器打乱,在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顶部经锥体壳分流后,沿落料间隙从不同方向下落到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内,形成均匀稳定落料,在同一截面形成无高度差的料层,可有助于料位计对炉顶料位的判断,实现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加料量和加料时间的准确性,维持炉顶温度稳定,有助于生产及反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碳中和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碳中和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9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通道水煤浆雾化喷嘴
- 下一篇:一种新型混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