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化水体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109712.7 申请日: 2015-02-15
公开(公告)号: CN204529471U 公开(公告)日: 2015-08-05
发明(设计)人: 庄绪亮;徐圣君;庄国强;白志辉;孙海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02F3/34 分类号: C02F3/34;C02F3/32
代理公司: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代理人: 王安娜;李翔
地址: 100085***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净化 水体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净化水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体的富营养化较为严重,尤其是水流流动较小的湖泊、河道和湿地系统,主要原因为水体中氨氮、磷、硫化氢、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污染物超标。与常规生物处理单元(集中处理式污水厂)相比,湖泊、河道和湿地等系统具有水量大、水里停留时间长及分散区域广等特点,亟需开发低成本的生物修复技术实现原位的污染物消减与水体生态功能恢复。

利用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是原位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新技术,利用植物吸收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实现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水生植物系统、生物菌剂投放法和河道复氧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市场推广难度大、微生物菌在水体中的存活时间短、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净化水体的装置,以降低水体的净化成本,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水体的装置包括两个圆形支撑骨架和若干根串接有红球菌载体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首尾分别与两个圆形支撑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一个圆形支撑骨架上布置有若干根分割条,使该圆形支撑骨架被分割成多个方格,所述方格内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分布有分割条的圆形支撑骨架上还固定有浮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条选自刚性尼龙绳或者皮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球菌载体是将红球菌发酵液喷 到软性微生物填料上,经干燥后制得,所述软性微生物填料选自聚丙烯填料束和/或聚丙烯填料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微生物填料为圆环状,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缠绕在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所述软性微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600~800m2/m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圆形支撑骨架之间均匀固定8~10根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长度为1~2米,每米固定条上串接6~8个红球菌载体,所述圆形支撑骨架的半径为50~80cm,所述方格的尺寸为2~4cm×2~4c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选自狐尾藻、美人蕉、水葫芦、水花生和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圆形支撑骨架由竹子、藤条和柳条中的至少一种弯曲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在方格内的种植密度为10~20株/m2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水体的装置充分发挥微生物与植物修复的各自优势,构建微生物系统为核心(水下部分)并辅助植物修复系统(水面部分)的复合植物-微生物修复系统,满负荷利用水体的立体结构,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高效净化,且具有景观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系统以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的高效脱氮菌剂红球为主,并为其提供迅速定殖的软性载体,植物修复系统以氮、磷高富集植物狐尾藻、美人蕉等为主,并为其提供可随水位升降的支座,形成根孔净化、水生植物配置与微生态原位净化的多级脱氮除磷措施,对水流流动较小富营养化水体COD、氮和磷的去除率可稳定在50%以上,实现功能微生物与植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合条件下对水体污染物的快速吸收与降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水体的装置具有生产原料低廉(农林废弃物)、投资少、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及安装、后期维护方便、无需能耗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项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崭新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适用于水流流动较小的富营养化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净化水体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净化水体的装置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净化水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净化水体的支座和净化水体的装置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净化水体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9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