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压用油再利用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2634.6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4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之;王刚;聂海涛;张仁友;胡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B21D37/16;B21D37/18;B03C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再利用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型材冲压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冲压用油再利用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柜框架加工过程中,通常将条形或是板形型材进行冲压打孔、折弯处理后,在进行框架整体的焊接。在生产车间中,用于条形或是板形型材冲压打孔的冲压机在使用过程中,其装置本身的液压油或是润滑油会因溢出而减小,因此必须定时向装置内补充足量的油,这无疑增大了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应用外溢出的液压油,进而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滤油机广泛用于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齿轮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以及热处理油等的净化处理,滤油机能够快速脱除油中的水分、气体和机械杂质,闪蒸除掉轻质酸、轻质烃等,进而提高油的品质,回复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保证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式过滤器的滤芯组件基本包括两部分,即滤架和滤网,通过熔锡焊接成为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的过滤精度为80目,当高压液体通过时,介质含有微小金属粒子会通过滤网进入液压系统,对液压阀及千斤顶造成污染,降低阀与千斤顶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因液压阀的密封失效而出现错误动作,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用油再利用处理结构,提高冲压用油的过滤时对液体内杂质的吸附,进一步提高冲压用油过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冲压用油再利用处理结构,包括滤筒以及贯穿滤筒外壁置于其内部上端的导油管,所述滤筒的顶端与冷凝罐连通,在所述滤筒的侧壁上固定有加热腔体,导油管贯穿加热腔体,且在加热腔体内安装有加热器,在所述导油管的端部转动设置有与导油管连通的喷油柱,喷油柱的两侧固定有中空的翼板,两个所述翼板的异侧开有多个喷油孔,喷油柱上开有与喷油孔连通的通孔,在滤筒底部固定有油泵,油泵的出油端贯穿滤筒与磁性过滤器连接;还包括初级过滤器,所述初级过滤器固定在导油管的进油口处,在所述初级过滤器的两侧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多个滤网,且所述滤网的长度与二分之一初级过滤器内径大小相同。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对液压油或是润滑油过滤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进而提高过滤油液的质量以及过滤效率;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油液经导油管的始端注入,在流进过滤筒内时,加热器开始对位于加热腔体中的导油管部分进行高温加热,使得油液中的易挥发气体或是水汽等易溶性杂质气体出来,当液气混合物进入导油管末端注入喷油柱内时,喷油柱两侧壁上开有与中空的翼板连通通孔,并且喷油柱转动设置在导油管上,因此当油液以一定的速率注入喷油柱中时,喷油柱会在导油管的上自由旋转,使得翼板内的液气混合物开始由喷油孔中流出,喷出的油液呈圆锥形幕状,进而使得油液与易溶性气体快速分离,油液散落在过滤筒的底部,经油泵的泵送作用下最终流入磁性过滤器中,通过磁性过滤器将油液中的金属碎屑吸收处理,最终得到精滤油;而易溶性气体或是水汽等则因其体积较轻,由过滤筒的顶部进入到冷凝罐中,通过冷凝罐的冷凝作用,使得该气体重新液体化,方便集中收集处理,进而达到提高冲压用油的过滤时对液体内杂质的吸附,进一步提高冲压用油过滤的效率的目的;
其中,安装在导油管进油口处的初级过滤器,可对液压油进行简单的初级过滤,即对油液中的大直径颗粒以及碎屑进行隔离,以避免在杂质将喷油孔阻塞从而导致导油管的堵塞而出现溢油现象;并且在初级过滤器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层状分布的滤网,油液在进入初级过滤器后依次通过交错分布的滤网,即实现在油液的分层分级处理,下滑的油液首先与滤网接触,一部分经滤网的过滤后继续下滑至下一个滤网上,另一部分则在初级过滤器内侧壁上交错设置的两个滤网之间的间隙之间往下流动,依次类推,经过多次过滤,最终实现油液的较大直径颗粒的清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多层滤网交错设置的安装方式,与传统的滤网安装相比,除去杂质的清理效果更佳以外,还直接避免了第一层滤网或是最后一层滤网堵塞,杂质在多层滤网上的分布相对均匀,保证初级过滤器使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2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把手制作模具
- 下一篇:波浪形窗帘片压弧打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