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路蛇形管平行流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3043.0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陈萨如拉;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肖莉丽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形 平行 流气 耦合 热源 蒸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单路蛇形管平行流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采暖是一种以空气源、水源或土壤源等热源作为热量来源的制冷装置,相比较于传统的锅炉采暖或电采暖,热泵具有节能环保、能效比高的特点,此外热泵在采暖领域的应用还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雾霾和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
传统热泵的蒸发器基本以单一热源为热量来源,因此热泵的名称大多冠以“空气源”、“水源”和“土壤源”等前缀。其中,空气源热泵以其结构简单,工艺成熟以及能效比较高等特点而应用更为广泛,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但由于北方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源热泵在此工况下运行高低压比较大,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热泵的实际制热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蒸发器易结霜导致除霜机构频繁动作,使得系统容易发生故障,降低热泵使用的安全性。上述缺点导致了空气源热泵在北方的实际能效比较低,寿命缩短,限制了空气源热泵在北方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适用于严寒、寒冷地区热泵采暖的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路蛇形管平行流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包括液态热源换热结构和制冷剂换热结构;所述制冷剂换热结构由制冷剂侧第一集流管、制冷剂侧第二集流管和多个平行设置的制冷剂换热通道组成,每个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剂侧第一集流管和制冷剂侧第二集流管连接;所述液态热源换热结构包括与每个所述制冷剂通道平行的液态热源换热通道,所述液态热源换热通道与相邻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共用换热壁;所述液态热源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制冷剂侧第一集流管和制冷剂侧第二集流管内,并通过弯头连接成蛇形液态热源循环通路;所述蛇形液态热源循环通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穿过所述制冷剂第一集流管的液态热源进口接管和液态热源出口接管;所述制冷剂第一集流管和制冷剂第二集流管内部分别设置有隔板,将所述制冷剂第一集流管和制冷剂第二集流管分隔成多个制冷剂集流段,多个集流段之间相互连通形成制冷剂流道,首段的所述制冷剂集流段上连接有制冷剂进口接管,末段的所述制冷剂集流段上连接有制冷剂出口接管;每个所述制冷剂流道外部分别连接有翅片。
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和液态热源换热通道的截面分别为矩形;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液态热源换热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所述液态热源换热通道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共用换热壁。
所述液态热源换热通道的宽度与所述制冷剂通道宽度相同,高度低于所述制冷剂通道,以便制冷剂流通;所述弯头管径小于所述制冷剂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可同时或独立的吸收空气和液态热源的热量,以单一热源或双热源两种模式运行,为热泵系统提供热源。由于在一套蒸发装置上实现了双热源切换或共同运行,一方面可消除或缓解传统热泵系统在低温工况下不利影响,使热泵系统能够在适宜的压缩机压缩比下持续高效运转,避免传统蒸发器反复除霜带来的制热量衰减、系统运行波动大,耗费较多电能的弊端,另一方面双热源的应用还可提升热泵的制热效率,增加热泵制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单路蛇形管平行流气液耦合双热源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所示为图1的B向视图;
图4所示为图1的C-C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3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