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3224.3 | 申请日: | 2015-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3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虎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421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电脑 电源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属于电脑配件领域,特别涉及电脑电源风扇的转速和风扇产生气流的走向。
背景技术
传统电脑电源的散热都是依赖于高速轴流风扇给电器元件散热,风扇的高速运转带来了噪音,对使用者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利用微型低转速电机同时驱动两组离心风扇,以低转速从电源壳体两边同时吸入空气,由气流导流罩将气流大小分开,分配给高温和低温部分的电器元件,达到超静音散热效果。
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可分为电源壳体1、网状进气口2、网状排气口3、电源输出信号线4、微型低转速电机5、离心风扇6、电机主轴7、电机电源线8、电机支架9、导流罩底板10、气流导流罩11、三极管12、电路板13,电源壳体1与网状进气口2、网状排气口3连接,微型低转速电机5与离心风扇6、电机主轴7、电机电源线8的前端、电机支架9连接,导流罩底板10与气流导流罩11连接,三极管12、电源输出信号线4、电机电源线8的插头与电路板13连接,电机支架9与电源壳体1连接,导流罩底板10与电源壳体1连接,电源输出信号线4从电源壳体1的缺口处延伸到外面,电路板13安装于电源壳体1底板的上面,电源输出信号线4、微型低转速电机5、离心风扇6、电机主轴7、电机电源线8、电机支架9、导流罩底板10、气流导流罩11、三极管12、电路板13安装于电源壳体1的内部。
电源壳体1的两个较长的侧面上面、对称设置的各有一对网状进气口2和网状排气口3。
电机主轴7安装于微型低转速电机5的中间、两端延伸至电机之外,电机主轴7的两端各有一台微型离心风扇6。
微型低转速电机5由电路板13提供电源,转速设定为300r/min。
电机支架9为T形,前端固定于微型低转速电机5的中部,下端安装于电源壳体1与三极管较远的一面中间部位、使离心风扇6悬空。
两台微型离心风扇6的外侧面进气口的中心、与对称的两个网状进气口2的中心对齐,便于空气顺畅进入离心风扇6的里面。
气流导流罩11为U型长条状,前面开口大后面开口小、垂直安装于导流罩底板10的下面。
导流罩底板10安装于电源壳体1上壳体的下面。
U型长条状气流导流罩11,将从离心风扇6吹过来的气流、大部分收集起来从前面大开口处进入气流导流罩11,通过压缩加速、从后面小开口处吹向三极管12达到迅速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的电源壳体主视图;
图2为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的离心风扇机组示意图;
图3为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的导流罩示意图;
图4为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的电路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超静音电脑电源散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接通电路板电源、电路板的电路开始工作,电路板通过电机电源线发射电流、驱动微型低转速电机以300r/min的转速低速运转,由于两台微型离心风扇的扇叶总截面积、是原有的微型轴流风扇扇叶总截面积的8—10倍,原有微型轴流风扇的转速为2800r/min,因此现有两台微型离心风扇的转速为300r/min产生的风量、与原有的微型轴流风扇产生的风量相等、但噪音极低,加之气流导流罩将风量大小分配,把大部分气流集中供给高热的三极管,小部分气流分流给其它低热量的电器元件,带走热量的气流从网状排气口流出,达到所有电器元件均匀散热,电路板稳定的输出电源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规揭示,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熟悉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实施对以上所述技术作出的任何等同变化的调整、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虎;,未经张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3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