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二维码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复合标签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113932.7 申请日: 2015-02-16
公开(公告)号: CN204680039U 公开(公告)日: 2015-09-30
发明(设计)人: 黄海波;金朱明;方玲;曹王丽;董光辉;叶明良;吴华铃;胡季强;王如伟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K19/06 分类号: G06K19/06;G06Q30/00;G06Q50/22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肖承云
地址: 321109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集成 二维码 药品 电子 监管 复合 标签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二维码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复合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展,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知情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导致对商品信息的识别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药品,因其有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特殊作用,加之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也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药品的识别有别于普通商品,识别要求更为严格。

众所周知,近年来诸如“欣弗”事件、假冒“人用狂犬病疫苗”事件、网络销售假药“舒龙筋胶囊”等各种药害事件的频发,严重扰乱了我国医药市场的经营秩序,危及了公众的用药安全,使得消费者对该类药品的质量产生犹豫、甚至怀疑的购买心理,无形中对合法经营同类产品的药企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而且,不法分子制售假药、劣药的途径也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渠道蔓延到网络销售,更具有隐蔽性,使得药监部门在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执法难度也大大加强。

在此情况下,国家为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稳定医药市场的经营秩序,提升药品的监管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推行了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如图1所示的三种药品电子监管码样式)。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是依靠由CFDA开发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以及覆盖全国网络的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来实施药品的状态查询、追溯和管理,是针对药品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的状态监管,实现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该药品的追溯和管理,以维护药品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0年6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了《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在继2006年要求施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及继2008年的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第二类精神药品之后,307种基本药物也将全面纳入电子监管的范围。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一类一码的机制,实行“一件一码”,做到了对每件药品的唯一识别、全程跟踪,实现了政府监管、物流应用、商家结算、消费者查询的功 能统一,可以确保药品从出厂到客户使用全程监控。药品电子监管码所包含的信息具体包括:①每一个最小销售包装药品的基本信息(如通用名、规格、剂型等)、②药品注册信息(批准文号等)、③生产企业信息(企业名称、资质等)、④药品生产信息(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消费者可应用电话、短信、网络三种查询方式查询到手中药品的这些信息。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广泛应用,是一项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新手段。其优点在于:①为企业或消费者提供药品的有效跟踪、质量、真假查询,确保可追溯,满足了公众的用药安全需求;②药品电子监管码都是由企业从药品电子监管网上通过密匙下载,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性及防伪功能;③由于CFDA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企业在药品出入库时都必须将药品信息上传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时更新信息,以便于相关部门通过药监网实现对药品的生产质监与流通跟踪,突破以往药品质量信息和流通动态信息无法查询的局限。

虽然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实施带来了上述好处,但由于受到技术壁垒、政策普及度等客观局限性,致使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了如下不足之处:

①药品电子监管码所涉及的信息获取会延时,公众查询极为不便。

由于现有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查询必须在CFDA提供的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数据库运行,而药品电子监管网目前的查询端口需要手工录入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数字来运行,所以消费者在判断药品真伪时需要先登录药品电子监管网,再输入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数字,来完成检索查询,使用极为不便;无法在药品购买时就通过查询药品电子监管码来判断,信息的获取具有延时性。

②药品电子监管码所涉及的信息不够全面,不便于指导公众用药。

如前所述,药品电子监管码所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的规格、剂型等基本信息,以及生产该药的企业基本信息,对于服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有关指导用药的信息基本未涉及,因此公众通过查询药品电子监管码,并不能获悉如何指导用药,也存在一定的使用不便。

③现有的药品说明书(尤其是非处方药)所列的用药基础信息全面,但联合用药、国内外不良反应等针对性信息略少,不利于公众更好地应对用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3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