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4051.7 | 申请日: | 2015-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金;罗应照;洪士伟;姚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结构 强度 马达 转子 硅钢片 | ||
1.一种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包括:
一环形片体;
一中心孔,贯穿形成在所述环形片体上;以及
多个镂空元件,贯穿形成在所述环形片体上,排列为一圈且环绕在所述中心孔外围,各所述镂空元件具有一倒梯形镂孔、两侧分隔肋、一中心肋、两外支撑斜肋以及两内支撑斜肋,两所述侧分隔肋形成在所述倒梯形镂孔两相对侧,且两相邻的所述镂空元件共用一所述侧分隔肋,所述中心肋形成在所述倒梯形镂孔内且沿所述环形片体径向方向延伸,两所述外支撑斜肋分别自所述倒梯形镂孔的内缘向所述中心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中心肋,两所述内支撑斜肋分别自所述倒梯形镂孔的内缘向所述中心肋延伸,并分别连接到两所述外支撑斜肋上,其中,所述中心肋、两所述外支撑斜肋以及两所述内支撑斜肋共同呈现*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外支撑斜肋分别自所述倒梯形镂孔的两外角隅向所述中心肋延伸;两所述内支撑斜肋分别自所述倒梯形镂孔的两内角隅向所述中心肋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外支撑斜肋分别自两所述侧分隔肋上靠近两外角隅处向所述中心肋延伸;两所述内支撑斜肋分别自所述倒梯形镂孔的两内角隅向所述中心肋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R2定义为所述环形片体圆心到各所述镂空元件靠所述中心孔的内边缘的距离;R1定义为所述中心孔的半径,R2-R1>5.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R3定义为圆心到所述中心肋与所述外支撑斜肋相连接处的距离;R4定义为圆心到所述外支撑斜肋与所述倒梯形镂孔内缘相连接处的距离;R3-R2≥R4-R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R5定义为所述环形片体圆心到各所述镂空元件靠所述环形片体圆周的外边缘的距离;2.0×(R3-R2)>R5-R3>1.5×(R3-R2)。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元件的范围是通过一在所述环形片体上所虚拟出的扇形区域所定义,所述扇形区域具有一夹角θ;θ=(360°/n),n为10<n<2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Ф定义为各所述镂空元件中的各所述外支撑斜肋与所述中心肋之间的夹角或者是各所述内支撑斜肋与所述侧分隔肋的夹角;Ф涵盖范围为30度-60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结构强度的马达转子硅钢片,其特征在于,T定义为各所述镂空元件中的各所述中心肋、所述外支撑斜肋、或所述内支撑斜肋的厚度;T1定义为各所述镂空元件中的各所述侧分隔肋外端部的厚度,T1≥x×T,3≥x≥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八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40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转轴与磁轭热套定位装置
- 下一篇:电机及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