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雨水篦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4203.3 | 申请日: | 2015-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梁梓轩;黄凡凡;倪竖晨;柴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E03F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洗 雨水 篦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篦子。
背景技术
由于初期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会夹带很多地面沉积污染物进入雨水管道系统,最终直接排放至水体,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现有的雨水篦子由进水篦、雨水筒、连接管等部分组成,不能够避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初期雨水形成时,地面沉积污染物进入雨水管道系统造成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反冲洗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篦、分流筒、污水管道、连接管、应急管道和分流器。
所述进水篦由金属盒体、篦板和滤网组成。所述金属盒体上端敞口,这个敞口上覆盖篦板。所述滤网位于金属盒体中间,将金属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所述分流筒位于进水篦的下方。所述分流筒是一个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分流筒的下方是过滤筒。所述分流筒的上端敞口与金属盒体底部的通孔连接、下端敞口连接过滤筒的上端筒口。
所述分流筒的内壁上具有环形凸缘Ⅰ和环形凸缘Ⅱ。所述分流筒的侧壁开有通孔Ⅰ。所述环形凸缘Ⅰ位于环形凸缘Ⅱ上方。所述通孔Ⅰ位于环形凸缘Ⅰ和环形凸缘Ⅱ之间。
所述分流筒内部具有一个分流器。所述分流器是一个中空的圆柱筒,其上端敞口、下端具有通孔Ⅱ。这个分流器位于环形凸缘Ⅰ和环形凸缘Ⅱ之间。当分流器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时,其下端搁置在环形凸缘Ⅱ上,此时,分流器的侧壁挡住通孔Ⅰ。当分流器因受到向上的作用力而向上移动时,其上端与环形凸缘Ⅰ接触,被环形凸缘Ⅰ限位,此时,通孔Ⅰ不被分流器的侧壁挡住。
所述污水管道的一端管口连接在通孔Ⅰ上、另一端管口与排污管道连通。
所述连接管位于过滤筒的下方。所述过滤筒的下端筒口与连接管的内部相通。
所述应急管道的一端出口在金属盒体内部、另一端出口与连接管的内部相通。
所述连接管的出口端管口与雨水检查井相通、入口端管口连接高压水龙头。
进一步,所述进水篦的金属盒体内部安装有导流板。
进一步,所述分流器的通孔Ⅱ内安装有单向板Ⅰ。水流仅能从通孔Ⅱ的上方往下流。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内部安装有单向板Ⅱ。所述单向板Ⅱ的一侧是依次是过滤筒下端筒口和连接管的出口端。所述单向板Ⅱ的另一侧是应急管道的管口和连接管的入口端。水流仅能从连接管的入口端流向连接管的出口端。
值得说明的是,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分流器由于重力作用处于分流管下部,雨水会顺利地由连接管排放到雨水检查井;
在反冲洗状态,即过滤筒被堵时,由于打开高压水龙头,在高压水流作用,分流器在冲力作用下上升到分流筒上部,将滤层中的沉积物冲散并由污水连接管排走;
在事故状态(滤层堵塞或滤网严重堵塞时),雨水进入雨水篦后直接由应急管排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流筒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流器6的示意图;
图5为分流器6的示意图。
图中:进水篦1、篦板101、滤网102、导流板103、金属盒体104、分流筒2、环形凸缘Ⅰ201、环形凸缘Ⅱ202、通孔Ⅰ203、过滤筒204、污水管道3、连接管4、单向板Ⅱ401、应急管道5、分流器6、通孔Ⅱ601、环形凸缘602、半圆板603、半圆板6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反冲洗雨水篦子,包括进水篦1、分流筒2、污水管道3、连接管4、应急管道5和分流器6。
所述进水篦1由金属盒体104、篦板101和滤网102组成。所述金属盒体104上端敞口,这个敞口上覆盖篦板101。所述滤网102位于金属盒体104中间,将金属盒体104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滤网102的作用是拦截树叶和其它较大杂物。其清除方式为人工定期清除。
所述分流筒2位于进水篦1的下方。所述分流筒2是一个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分流筒2的下方是过滤筒204。所述分流筒2的上端敞口与金属盒体104底部的通孔连接、下端敞口连接过滤筒204的上端筒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4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禽粪便中磷的检测技术
- 下一篇: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