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菌卫生漱口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5478.9 | 申请日: | 2015-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宇新 |
主分类号: | A47K5/18 | 分类号: | A47K5/18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杨欣陆 |
地址: | 225106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生 漱口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漱口杯的结构,尤其是一种防菌卫生漱口杯的结构,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漱口杯是人们每天都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给人们刷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现有的漱口杯在人们使用过后,杯体内往往会残留水,时间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十分不卫生。待到再次使用时,残留的水又会与杯体内的漱口水混合,长久使用会威胁人体健康。
传统的漱口杯杯底为平面结构,时间久了,杯底容易产生积水,滋生细菌,使得放置漱口杯的洗脸池台面不清洁。
另外,现有的漱口杯一般为无杯柄、无杯盖结构,很容易从手中滑落,使用很不方便。因此,现有的漱口杯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防菌卫生漱口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防菌卫生漱口杯,包括杯体,其特征是,所述杯体一侧设有引流口。
还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口设置在引流管的一端,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杯体侧壁底部,并与杯体内腔相通。
所述引流管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杯体底部四角分别设有L形底脚。
所述杯体外侧壁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匹配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在杯体一侧壁底部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杯体内腔相通。杯体在使用过后一般放置在洗脸池台面上,由于引流管的圆弧形结构,引流管另一端的引流口可直接引向洗脸池,这样,残留在杯体内的漱口水即可流淌到洗脸池内,该结构避免了残留的漱口水而造成杯体内细菌滋生。
杯体外壁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匹配的凹槽,凹槽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杯体的两相对位置,每组凹槽设有三个凹槽,这样在使用漱口杯时,直接将手指对准凹槽即可使用,可有效防止漱口杯从手中滑落。
传统的漱口杯杯底为平面结构,时间久了,杯底容易产生积水,滋生细菌,使得放置漱口杯的洗脸池台面不清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杯体底部的四个L形底脚避免了杯底积水的产生,L形底脚的设置减小了杯底与洗脸池台面的接触面积,杯底残留的积水会通过空隙流向洗脸池内,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功能多样,干净卫生,使用便捷,可防止杯体内细菌的滋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杯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引流口、3引流管、4 L形底脚、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防菌卫生漱口杯,包括杯体1、引流管3。
杯体一侧设有引流口2,引流口设置在引流管的一端,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杯体侧壁底部,并与杯体内腔相通。
引流管3为圆弧形结构,这样引流管另一端的引流口可直接引向洗脸池内,避免了残留的漱口水而造成杯体内细菌滋生。
杯体底部四角分别设有L形底脚4,L形底脚的设置减小了杯底与洗脸池台面的接触面积,杯底残留的积水会通过空隙流向洗脸池内,干净卫生。
杯体外侧壁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匹配的凹槽5,这样在使用漱口杯时,直接将手指对准凹槽即可使用,可有效防止漱口杯从手中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宇新,未经陈宇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5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牙刷
- 下一篇:一种整体卫浴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