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子组合及RF同轴开关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6933.7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1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闻;姜天一;闫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70;H01R24/40;H01R13/50;H01H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夏恒霞 |
地址: | 2153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组合 rf 同轴开关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组合及RF同轴开关连接器,应用于射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通信设备中,通常需要安装RF同轴开关连接器,以方便检查设置在设备内的高频电路的状态或性能。目前,RF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结构大致如下:在绝缘芯件内安装有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绝缘芯件外侧安装有接地用的导电性壳体,并且,在绝缘芯件和导电性壳体上形成有供检查用的探针插入的通孔结构,探针插入后,推动可动端子离开固定端子,将本来导通的电子电路断开,同时,可动端子与探针接触,探针成为导通状态,通过该探针将来自于电子电路的电信号引出至外部,从而对电路的状态和性能实现检查。
现有技术中,上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一般都是采用单触点或双触点结构的方式实现电连接,然而,伴随着移动电话等通信设备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同轴连接器的外形尺寸也相应地越来越小,这就导致上述传统的单触点或双触点电连接方式由于结构空间的限制,无法确保有效可靠的长效接触,特别是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端子接触不良、失去弹力、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鉴于此,为了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尤其是小微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端子电性接触的稳定性,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能够实现稳定长效的四点式电接触的端子组合及RF同轴开关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组合,包括利用四点式接触实现电连接的平片端子和弹性端子;其中,所述平片端子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端子主体及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一连接臂分设于第一端子主体的头部和尾部,第一接触片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一开口及分别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端子包括:第二连接臂、第二端子主体及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二接触片和第二连接臂分设于第二端子主体的头部和尾部,第二接触片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开口及分别位于第二开口两侧的两个第二接触部;所述两个第一接触部朝向第二接触片的上表面延伸并接触而构成两个第一类触点,所述两个第二接触部朝向第一接触片的下表面延伸并接触而构成两个第二类触点。
优选地,前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为U型,两者的中线方向分别与平片端子和弹性端子的长度方向一致。
更优选地,前述第一接触片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位于两个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端子主体之间,以增加两个第一接触部的可摆动幅度。
进一步地,前述两个第二接触部与平片端子的接触位置位于凹形槽所对应位置的下表面。
更进一步地,前述两个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的截面形状为类弧形面,包括上弧线、下弧线、内边线以及外边线,所述内边线为直线,所述外边线由内弧连接线和外弧连接线相交构成,内弧连接线与下弧线相交的位置与第二接触片的上表面接触构成第一类触点。
再进一步地,前述第二接触片与第二端子主体之间还设有一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朝向逐步远离第二端子主体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前述第二接触片自所述弹性连接片成角度地倾斜延伸出。
优选地,前述两个第二接触部的端部形成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第一接触片的下表面接触构成第二类触点。
更优选地,前述第一端子主体和第二端子主体上均形成有通孔。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RF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如前所述的端子组合,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端子组合的绝缘芯件和安装于绝缘芯件外部的壳体,组装后,所述平片端子和弹性端子在绝缘芯件内实现四点式接触连接。优选地,绝缘芯件为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合通过平片端子和弹性端子实现了四点式的电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点式或两点式电接触而言,接触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加持久,克服了受接触空间限制而导致的接触效果差这一重大缺陷;
(2)通过在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巧妙地将两者的自由端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第一接触部和两个第二接触部,构成了四个触点,确保电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第一接触片的上表面形成凹形槽,打薄相应位置,增加了两个第一接触部的可摆动幅度;
(4)合理地改进了两个第一接触部端部的截面形状,将第一类触点设计为线面接触的电连接方式,从而优化了接触效果并确保接触稳定可靠,进一步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6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缆连接器的母插针
- 下一篇: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