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触媒纳米氧化锌用煅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6971.2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0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严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千高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9/03 | 分类号: | C01G9/03;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东本***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触媒 纳米 氧化锌 煅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冶炼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触媒纳米氧化锌用煅烧系统。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功能材料与普通氧化锌相比,因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触媒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的粒径小于20nm时,其光催化性能最佳,吸附能力最强,自身性能稳定,无需紫外光照射,在可见光环境下,就能进行光催化分解。触媒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被认为是治理空气污染最理想的材料,在吸收太阳光线或照明光源后,可以迅速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氨、VOC等有害气体。将纳米氧化锌应用于净化功能涂料生产中,在光的作用下会产生独特的光催化作用,不但保持了涂料最基本、最传统的装饰功能,而且能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解消除,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触媒纳米氧化锌在生产过程的煅烧中,由于煅烧粒径小,表面积比小,面临着粒径范围和粒径形态难以有效控制;煅烧时间过长,会造成氧化锌容易产生过烧和粒子团聚现象;纳米氧化锌颗粒过小容易造成现场粉尘环境差,给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生产触媒纳米氧化锌用煅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产触媒纳米氧化锌用煅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一、炉体二和炉体三,所述炉体一、炉体二之间通过连接管道一连通,所述炉体二和炉体三之间通过连接管道二连通,所述炉体一上设有热源一和进料口,所述管道一上设有冷源一,所述炉体二上设有热源二,所述管道二上设有冷源二,所述炉体三上设有出料口。
所述管道一、管道二和炉体三由单层碳钢制造。
所述炉体一、炉体二由保温内层和保温外层组成,所述保温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耐高温夹层。
所述热源一和进料口设置在炉体一的底部,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热源一的上方。
所述炉体一和炉体三高度相当,所述炉体二高度约为炉体一和炉体三高度的1/3~1/2。
所述炉体三上还连接有真空吸粉装置,所述真空吸粉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袋装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冷却、加热、冷却的方式,减少了纳米氧化锌的过烧和粒子团聚的可能性,通过不同阶段的加热或冷却温度控制粒径范围和粒径形态,再者在出料口直接尽心真空袋包装,解决了纳米粒径粉尘造成的环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一;2、炉体二;3、炉体三;4、热源一;5、热源二;6、冷源一;7、冷源二;8、管道一;9、管道二;10、进料口;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生产触媒纳米氧化锌用煅烧系统,包括炉体一1、炉体二2和炉体三3,所述炉体一1、炉体二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一8连通,所述炉体二2和炉体三3之间通过连接管道二9连通,所述炉体一1上设有热源一4和进料口10,所述管道一上设有冷源一6,所述炉体二2上设有热源二5,所述管道二上设有冷源二7,所述炉体三3上设有出料口11。
所述管道一8、管道二9和炉体三3由单层碳钢制造。
所述炉体一1、炉体二2由保温内层和保温外层组成,所述保温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耐高温夹层。
所述热源一4和进料口10设置在炉体一1的底部,所述进料口10设置在热源一4的上方。
所述炉体一1和炉体三3高度相当,所述炉体二2高度约为炉体一1和炉体三3高度的1/3~1/2。
所述炉体三3上还连接有真空吸粉装置,所述真空吸粉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袋装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千高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千高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6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