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节式冠状动脉灌注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8128.8 | 申请日: | 201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郑翔翔;门琛;张杨杨;张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节 冠状动脉 灌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节式冠状动脉灌注管,属于一种医疗器材。
背景技术
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需要切开主动脉,对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脏停搏液。手术要求心肌得到充分灌注,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心脏停搏时间、减少重复操作,从而保证病人手术成功。传统冠状动脉灌注管为杆和头夹角呈135°和90°两种,使用中每次都要将停搏液延长管与左、右冠状动脉灌注管分别连接,进行心脏停搏液灌注。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需要2-3次灌注,反复连接灌注管增加了手术时间,使得手术显得不连贯。同时在一些心脏病患者中,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位置存在变异,原有固定角度的冠脉灌注管和变异的冠脉开口无法完全匹配,造成冠脉灌注时漏血较多,心肌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术中需反复更换不同角度的冠状动脉灌注管,且固定角度的灌注端很难适应一些位置特殊的冠状动脉开口。提供一种可以任意角度调节的灌注管,保证灌注端和冠状动脉开口的匹配,保证心肌充分保护,减少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节式心脏停搏灌注管,包括一个用于向心脏灌注停搏液的灌注端和用于与停搏液延长管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灌注端包括连接部、导向组件和灌注头,所述连接部固定在连接管上且与连接管互相连通,所述灌注头通过导向组件与连接部连通,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一个连接管和一个导向臂,所述导向臂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导向臂的另一端与灌注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臂包括 若干互相转动连接的转动节,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灌注头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中部固定在各转动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转动节包括一个条形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转动轴固定孔,各转动节之间通过转动轴与固定孔的配合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软管夹紧机构,所述软管夹紧机构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夹紧口,所述软管固定在由夹紧口和支撑板构成的半封闭安装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夹紧口包括两个沿支撑板纵向轴线对称设置的弧形夹紧板,所述弧形夹紧板朝向支撑板中部翻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软管采用风琴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灌注头固定在转动节式的转动结构上,可以针对手术时,遇到的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冠状动脉开口进行调整,不需要定制专用角度的灌注管,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一管多用,只需要一个规格的灌注管就可以适应手术过程中所有位置和角度的冠状动脉开口,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的转动节采用转动轴式转动连接机构,相比于柔性材料连接的转动连接机构更加耐用,不会产生材料疲劳的问题,而且可调整性能更强,调整完成后,可以通过改变转动轴与转动轴固定孔质检单紧迫力,实现对整个导向臂的定位固定。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采用弹性夹紧式机构固定,方便拆卸替换,便于灭菌消毒,同时也可以节省在生产制造时,连接管的安装时间,降低制造难度。
4、对称设置的夹紧板式的固定结构可以方便的将软管直接按入到安装槽内,同时拆开也比较方便,更进一步的节省了连接管的安装时间,进一步的降低了制造难度。
5、风琴管结构的的连接管不仅靠疲劳性能好,而且可塑性比较强,不容易因为自身的抗弯特性而发生回弹,不会因灌注端角度的反复切换,影响灌注管的内径,进而影响灌注压力和流量。
6、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灌注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节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包括:灌注端1、连接管2、固定部3、灌注头4、风琴管5、转动轴6、转动节7、夹紧板8。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8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