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导电面积的石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9372.6 | 申请日: | 201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9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扬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1/02 | 分类号: | C25B11/02;C25B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面积 石墨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或冶金行业使用的石墨电极的结构和形状。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等工序而制成,在大型的工业生产线中可以普遍替代价格贵、寿命短的铜电极。根据石墨电极的外形,可分为圆柱形、条形、板型、异形等;根据其通过电流的能力,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等。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04661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风冷石墨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在靠近电极本体外周缘的电极本体半径1/3处呈圆周匀布间隔设置着8个风孔,风孔呈上下贯通设置在电极本体内,风孔的孔径为6-10mm。该实用新型冷却效果虽好,但是能承受的电流密度较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10057X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以及铜排,其中,石墨电极本体为一块一体成型的石墨电极板,铜排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石墨电极本体固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两侧开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炭黑填料,且在炭黑填料中盘有一层单层铜线圈,而石墨电极本体与铜排的重叠位置处垫有一层锡箔垫层,且在石墨电极本体上除凹槽及与铜排重叠位置之外的表面上成型有一层氮化硅陶瓷垫层。该实用新型虽然导电性能良好,加热效率较高,但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不便于用作化学溶液的电解电极。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较大电流、抗腐蚀能力较强的高导电面积的石墨电极。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导电面积的石墨电极,为石墨材料整体制造而成的板状结构(允许其局部的厚度有所变化),由依次排布的长度比例为1:2-4:3-6的桩头区、露置区(使用时,基本裸露在溶液上部)和浸渍区(使用时,基本沉浸在溶液中)组成。
露置区的厚度和浸渍区的厚度基本相同,且均大于桩头区的厚度。
桩头区具有安装连接孔和接线孔,便于安装固定该电极和与电源等导线相连接。
露置区具有基本平滑的板面(便于多个组合电极并行排列时,相互之间不易触碰),露置区的表面可以具有一层较薄的抗氧化处理层(由于溶液中往往释放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氧化性或腐蚀性较强的气体,使得露置区的石墨易于被氧化腐蚀,该处理层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延长该电极的使用寿命)。
浸渍区的板面(一面或者两面)具有多根纵向(电极长度方向)或者横向(电极宽度方向)排列的凹陷的瓦楞槽(增加与溶液接触的表面积,使得该电极的导电面积提高,能够承受和通过更大的电极电流密度),瓦楞槽为V形槽、梯形槽、矩形槽、U形槽或者圆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中,最外侧的两根瓦楞槽的深度优选浅于其它瓦楞槽的深度(其余瓦楞槽的深度基本相同),便于露置区到浸渍区的厚度有个过渡地带,保证电极不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使用梯形槽,因为梯形槽没有过于尖锐的棱角,不易碰坏,整体强度较大,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优选梯形槽的小底的宽度为7-9mm、大底的宽度为10-13mm、深度为20-4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电极的两个板面具有较高的平行度,多个电极并行排列时,相互之间不易触碰,在有限体积的电极槽中,可以放置较多的该种电极,提高生产利用效率。本石墨电极的浸渍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溶液能够接触充分,电极可以通过的电化学电流较大,能够有效提高使用该电极设备的电功率。露置区具有抗氧化处理层,能够提高整个电极的抗腐蚀能力,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放大的浸渍区局部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桩头区、2-露置区、3-浸渍区、4-安装连接孔、5-瓦楞槽、6-梯形槽的小底、7-梯形槽的大底、8-梯形槽的深度、40-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的高导电面积的石墨电极,为石墨材料整体制造而成的板状结构,由依次排布的长度比例为1:3:3的桩头区1、露置区2和浸渍区3组成;露置区2的厚度和浸渍区3的厚度基本相同,且均大于桩头区1的厚度。
桩头区1具有安装连接孔4和接线孔40,露置区2具有基本平滑的板面。
浸渍区3的双侧板面具有多根纵向排列的凹陷的瓦楞槽5。最外侧的两根瓦楞槽5为矩形槽,其深度浅于其它瓦楞槽5的深度;其余瓦楞槽5为相同尺寸的梯形槽,该梯形槽的小底6为8mm宽,梯形槽的大底7为11mm宽,梯形槽的深度8为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扬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扬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