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热网的间接蓄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9821.7 | 申请日: | 201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1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红;陈菁;孙士恩;俞聪;徐宁;舒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间接 蓄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集中供热的调峰蓄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热网的间接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用热需求也不断上升。尽管一些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已在电厂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仍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及用热舒适性。
传统的热网系统如附图1所示,主要由供热首站1、一次热网循环泵2、换热站3和一次网侧补水泵4组成,当换热站3对应的热用户供热需求变化时,一次热网系统输送的热量也随之变化,最终引起电厂采暖抽汽的波动。同一个热网系统的换热站3数量较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时,如何调节电厂采暖抽汽及一次热网系统的输送热量,以满足不同热用户需求,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此外,换热站3所对应的热用户所需热量随着供热初末寒期及一天内的气温变化也存在较大的波动,若对热用户各时期所需热量实现实时调节,一次热网及电厂采暖抽汽将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导致一次热网及电厂采暖抽汽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热网系统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热网的间接蓄热系统,使热网系统能够实现优化运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应用于热网的间接蓄热系统的结构特点在于:包括蓄热罐、放热泵、蓄热泵、换热器、蓄热罐侧蓄放热控制阀、一次网侧蓄放热控制阀、一次网侧蓄热控制阀、一次网侧放热泵、热网供水管道、热网回水管道、蓄热供水管道、热网供水支管、热网回水支管和一次网侧蓄热管道,所述热网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在蓄热罐的顶部,该热网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所述蓄热罐侧蓄放热控制阀安装在热网供水管道上,所述热网回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在蓄热罐的底部,该热网回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所述热网回水管道的另一端和热网供水管道的另一端配合,所述放热泵安装在热网回水管道上,所述蓄热供水管道的两端均连接在热网回水管道上,该蓄热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放热泵的两侧,所述蓄热泵安装在蓄热供水管道上,所述热网供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所述一次网侧蓄放热控制阀安装在热网供水支管上,所述热网回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该热网回水支管的一端和热网供水支管的一端配合,所述一次网侧放热泵安装在热网回水支管上,所述一次网侧蓄热管道的两端均连接在热网回水支管上,该一次网侧蓄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位于一次网侧放热泵的两侧,所述一次网侧蓄热控制阀安装在一次网侧蓄热管道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间接蓄热系统还包括蓄热侧补水泵和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连接在热网回水管道或蓄热供水管道上,所述蓄热侧补水泵安装在补水管道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间接蓄热系统还包括制氮装置,所述蓄热罐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密封调压装置,所述制氮装置和氮气密封调压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热罐的顶部设置有上布水盘,所述热网供水管道的一端和上布水盘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热罐的底部设置有下布水盘,所述热网回水管道的一端和下布水盘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网供水管道上安装有蓄热水温测试仪。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热罐的数量为一台或两台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常压蓄热系统,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相变蓄热、空调用冰蓄冷与水蓄冷产品相比,可更广泛地适用于大容积、大温差的供热系统。通过在传统热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间接蓄热系统,可充分回收供热系统多余的热量,并将其通过蓄热罐储存起来,而在供热系统供热量不足时放热,起到调峰热源的作用,避免了汽轮机抽汽参数的频繁波动或调峰锅炉的频繁起停,一方面可稳定汽轮机运行工况,另一方面减少了燃料消耗,降低了供热电厂整体运行费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当供热热源因故停止工作时,本实用新型的间接蓄热系统可及时启动,为热网系统补充供热。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间接蓄热系统可应用于一次供热管网,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时波动热负荷需求,设置一台或多台蓄热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