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气护耳型中药颈椎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1480.7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0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刚;李少燕;赵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护耳 中药 颈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辅助治疗颈椎的透气护耳型中药颈椎枕。
背景技术
人的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等几部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及姿势不正确,令脊椎软体受压,导致肌肉及韧带拉紧,从而引发神经紧张、腰酸背痛、失眠等症状,其中,近年来颈椎骨质增生是轻、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被颈椎病困扰。目前,临床医学上医生总是建议卧床休息来使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迫于生计的压力,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做不到完全的卧床休息,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颈椎枕来提高疗效从而缩短卧床休息的时间,现有的中药颈椎枕大多是将中药材直接填充在枕套内,而枕头的表面多为密封结构,在使用中,当人们侧卧时,耳朵容易被坚硬的中药材挤压而影响听力,耳朵如果长时间被挤压很容易造成耳烫、耳鸣等疾病;同时,全封闭式设计的枕头透气性差,容易滋生细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透气护耳型中药颈椎枕,透气性好、避免侧睡时挤压耳朵,同时特殊的结构形成颈部的自然牵引和良好支撑,磁药结合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疼痛,修复颈椎生理曲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透气护耳型中药颈椎枕,包括枕套和枕芯,所述枕套具有相互连接且内腔隔断的前半腔和后半腔,所述前半腔设有上开口,所述后半腔设有后开口,所述枕芯具有头枕芯和颈枕芯,所述头枕芯通过后开口填充入后半腔内,所述颈枕芯通过上开口填充入前半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芯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凹形结构,所述颈枕芯的轴心方向设有通孔,所述颈枕芯的两端分别设有均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耳孔,所述枕套上对应耳孔的位置设有耳孔缝合区。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颈枕芯的中间部位靠近后半腔的一侧内嵌有磁石,所述枕套上对应颈枕芯中间部位的顶端设有带插入口的口袋,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口袋内的设有中药垫。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头枕芯靠近前半腔的位置向下内陷有头枕凹槽,所述枕套上对应头枕凹槽的位置设有凹槽缝合区。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头枕芯位于头枕凹槽的底端设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枕套的上开口和后开口均设有内隐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孔位设计的中药颈椎枕,保护耳朵,通风透气,不闷不热,抑制病菌滋生;同时,通过模拟人体颈椎生理曲度设计形成颈部的自然牵引和良好支撑,磁药结合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疼痛,修复颈椎生理曲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枕套,4、前半腔,6、后半腔,8、上开口,10、后开口,12、头枕芯,14、颈枕芯,16、通孔,18、耳孔,20、耳孔缝合区,22、磁石,24、口袋,26、中药垫,28、头枕凹槽,30、凹槽缝合区,32、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治疗颈椎的透气护耳型中药颈椎枕,透气性好,侧睡时能够保护耳朵免受挤压,包括枕套2和枕芯,所述枕套2具有相互连接且内腔隔断的前半腔4和后半腔6,所述前半腔4设有上开口8,所述后半6腔设有后开口10,枕套2的上开口8和后开口10均设有内隐拉链,所述枕芯具有头枕芯12和颈枕芯14,所述头枕芯12通过后开口10填充入后半腔6内,所述颈枕芯14通过上开口8填充入前半腔4内,所述颈枕芯14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凹形结构,所述颈枕芯14的轴心方向设有通孔16,所述颈枕芯14的两端分别设有均与所述通孔16连通的耳孔18,所述枕套2上对应耳孔18的位置设有耳孔缝合区20,所述头枕芯12靠近前半腔4的位置向下内陷有头枕凹槽28,所述枕套2上对应头枕凹槽28的位置设有凹槽缝合区30,所述头枕芯12位于头枕凹槽28的底端设有透气孔32。平躺使用时颈部枕托在颈枕芯14的中间凹口处,头部后脑枕托在头枕凹槽28上,利用头部自身的重力作用,自动对变形的颈椎进行牵引矫正,修复颈椎生理曲度;侧睡使用时耳朵悬空置于颈椎枕14的耳孔18处,避免挤压耳朵;颈枕芯14轴心方向特殊设计的通孔16以及设置在头枕凹槽28底端的透气孔32方便通风透气,使用更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联合大学;,未经河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1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