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1813.6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廖炎璋;杜蓓蕾;李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48;H01R4/2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金属夹持环,特别是一种附着于一同轴线缆外的金属夹持环。
背景技术
由于多个电子装置间传输的数据量持续增加,为提供使用者更友善的使用体验,多个电子装置间传输信号的速度也随之而增加。为了让使用者在更短暂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电子数据,除了增加电子装置间传输电子信号的通道外,目前一般采取的对应措施是提高电子装置间所传递的电子信号频率。然而,在电子装置在体积极小化的趋势下,该高频电子信号容易因此而造成串扰(crosstalk),使原本传递的高频电子信号产生噪声(noise)。因此,在不同电子装置间相互传递的该电子信号频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连接器也必须考虑该高频电子信号通过该连接器时对高频电子信号的不利影响,并对该不利高频电子信号传输的原因加以控制或采取适当对应措施降低其实质上的影响,使高频电子信号能完整地在多个电子装置间传递。
同轴线缆剥皮的目的是要将内部的金属屏蔽层接地导通,以避免电子信号串扰(crosstalk)而产生噪声(noise),其接地方式可透过与装置间的链接,或是透过外接导体的方式来达成。传统的同轴线缆剥皮工艺普遍是采用手工方式,利用斜口钳剪断芯线,再用剥线钳剥皮,此方式易造成剥出的同轴线缆长度不精准、易断裂、剥皮效率低等问题,也间接影响后续该同轴线缆安装或维修的效率。而随着自动化加工的普及,机械式的作业已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作业,其进步至可直接从同轴线缆外皮直接剥除,不同于传统手工方式须先将芯线剪断。然而该剥皮工艺依然复杂、繁琐且在精度控制上亦有不足。虽目前激光剥线机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但激光剥线机所需的成本,包含设备、维修及保养等, 相对比前两者高。
如图6所示美国第6,155,847号专利,其公开一接地装置A及一线缆C,在该公开中,该线缆C与该接地装置A组合时,该接地装置A上的凸出部会刺穿该线缆C并与该线缆C电性连接。虽然此种方式可直接由线缆之外皮直接刺穿,相对前述剥皮工艺亦可达至相同效果,然而,此种组合方式下接地装置A无法有效遮盖线缆C导致屏蔽效果不佳,且组装时不易控制该接地装置A上的凸出部刺穿该线缆C的位置。在当前电子装置体积极小化的趋势下,该接地装置A的体积过大而无法适用,且该接地装置A结构复杂,亦使得制造与加工程序繁多而不利于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因此有必要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夹持环,特别是一种附着于一同轴线缆外的金属夹持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夹持环,其用于具多层结构的一同轴线缆,该同轴线缆由内至外依序为一中心导体、一绝缘层、一金属屏蔽层及一外皮,而所述金属夹持环包含一第一板体及至少一穿设部,其中该第一板体沿所述外皮弯折且面接触该外皮,而所述穿设部设于该第一板体,且由所述外皮朝向所述中心导体延伸与所述金属屏蔽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夹持环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美国第6,155,847号专利所公开的现有技术。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金属夹持环 10 第一板体
11 第二板体 12 穿设部
2 同轴线缆 21 中心导体
22 绝缘层 23 金属屏蔽层
24 外皮 30 容置空间
40 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金属夹持环1经冲压工艺后的外观,其由一第一板体10、多个第二板体11及多个穿设部12及料带40所组成,该料带40于实际使用时会移除,仅使用该第一板体10、该些第二板体11及该些穿设部12。
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第二板体11分别由所述第一板体10向外延伸并弯折,且与该第一板体10形成一容置空间30,所述多个穿设部12分别设于该第一板体10并朝向所述外皮24(请同参图5所示)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18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微波N型连接器
- 下一篇:晶片卡读卡模块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