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2365.1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禾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9/18 | 分类号: | B65H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冲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冲孔机,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冲孔机。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电路板,具有许多硬性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利用 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
目前,柔性电路板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以广泛使用,因其本身机械强度小,易龟裂,因此在柔性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需向其表面贴装贴膜。在柔性电路板生产加工中,需要对其进行冲孔以适用于不同的设备上,在冲孔的过程中,首先将整卷的柔性电路板绕在自动冲孔机的供料筒上,然后由供料筒供料,将柔性电路板经进料口穿过冲孔装置进行冲孔,而贴装在柔性电路板表面的贴膜则绕过冲孔装置,最后由出料口出来,将贴膜和冲孔过的柔性电路板重新收卷到收料筒上。由于供料筒上每换一卷新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冲孔时,就需要将贴膜的头部与一根引料带粘接,从而使得贴膜能够绕卷在收料筒上。现有技术中,在将贴膜头部与引料带粘接时,将贴膜头部与引料带的头部放置在进料口处的进料板上,但是由于贴膜与引料带的光滑性,常常与进料板发生相对滑动,而进料板上又缺少能够将贴膜头部与引料带固定在收料板上的固定装置,使得在粘接两者的时候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粘接贴膜头部与引料带的自动冲孔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冲孔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伸出进料口外水平设置,所述进料板下方设置有供料筒,进料板上活动设置有用于将贴膜头部压合在进料板上的第一压条和用于将引料带压合在进料板上的第二压条,所述第一压条远离进料口并与供料筒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压条靠近进料口并与供料筒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条与所述第二压条之间形成有用于连接贴膜头部和引料带的连接区。
较佳的,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均包括有铰接端和自由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进料板铰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均内嵌有磁条,所述磁条能够与所述进料板吸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磁条滑移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较佳的,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上均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的进料板上设置的第一压条能够将贴膜的头部压合在进料板上,第二压条能够将引料带的头部压合在进料板上,那么再将贴膜头部与引料带头部粘接的时候,贴膜和引料带都不会相对进料板发生滑动,这样在粘接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另外,将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铰接在进料板上,在需要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将贴膜和引料带固定的时候,将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翻转到贴膜和引料带这一侧即可,不需要用到时将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翻转至另一侧即可。其次,设置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内的磁条能够吸合在进料板上,使得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对贴膜与引料带的压紧力更大,防止贴膜与引料带脱离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的压合。再者,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上均设有刻度,那么,在使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的时候,还能准确知道贴膜与引料带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冲孔机中第一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进料口;111.进料板;1111.第一压条;11111.刻度;11112.卡槽;11113.磁条;1112.第二压条;1113.连接区;112.导向筒;113.供料筒;12.出料口;121.收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禾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禾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2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