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经鼻脑靶向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2787.9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6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钱明心;何仁扬;施俊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经鼻脑 靶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经鼻脑靶向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治疗脑部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癫痫症、阿滋海默病、脑部肿瘤、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急性中毒时,医学上一直存在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能够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以发挥药效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通过可逆性开启血脑屏障,鞘内注射以及颈动脉注射给药,使药物透过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是,这些方法在操作技术上要求高、安全风险大,在应用上受到一定制约。基于鼻腔的特殊结构,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脑部疾病具有非侵入性、脑生物利用度高、可以绕过首次通过代谢和体循环和血脑屏障等优点,且方便操作。
在最近几年,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只要通过恰当的手段,药物直接通过鼻腔进入脑是完全可行的。鼻腔嗅区是人体中唯一一处神经细胞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的位置,通过神经细胞(嗅神经、三叉神经)通路、细胞间隙通路或与脑部静脉窦直接相连的微血管通路均能实现药物经鼻脑靶向的传递。但如何将药物有效地通过鼻腔-脑的途径递送如中枢神经系统,而避免过多的通过鼻腔粘膜直接吸收进入外周循环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已有大量的研究聚焦于通过制剂的改变来提高药物经鼻-脑途径的吸收效率,包括增加药物在鼻腔的滞留时间、提高鼻腔粘膜的通透性、药物分子修饰、改变药物的粒径、用脂质体增加药物的渗透性等方法,也形成了不少专利。专利CN101600417A公开了一种经鼻施用的多巴胺盖伦凝胶制剂,通过亲脂性系统提高药物的经鼻脑靶向吸收的生物利用度。专利CN102370623A公开了一种液态脂质微粒的制备方法用于经鼻脑靶向给药。专利CN102174080A公开了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一个多肽,用于修饰药物载体以实现经鼻脑靶向给药效果。专利CN1839799A公开了一种通过凝集素修饰药物载体,以增加药物在鼻腔中滞留时间,从而实现经鼻脑靶向给药效果的方法。也有专利着眼于通过给药装置来实现经鼻脑靶向递送药物的目的,专利CN201280021497公开了一种鼻药递送装置,该装置通过氢氟烷烃推进剂是鼻内剂型气雾化,并通过喷嘴将药物羽流递送至鼻腔嗅区,从而吸收入脑,其药物进入嗅区的比例为64.2%以上。
但现有技术中的鼻腔嗅区给药装置还存在有以下缺点:1)给药装置的喷嘴虽然能将药物送至鼻腔嗅区,但喷嘴不能伸入到鼻腔嗅区,所以不能将药物全部送至鼻腔嗅区,如现有技术中,只能将64%左右的药物送至鼻腔嗅区,造成药物的浪费,也会给病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给药装置不是预封装设计,每次给药都需重新装药、配药,操作比较繁琐,也浪费时间,特别是对于医院急救、战场神经性毒气解毒等需要快速给药的场合,很有可能会因为装药、配药时间的浪费而不能对病患进行及时处理。3)因每次给药都需重新配药、给药使得储存药物的容器需要经常打开,容易使药物发生变质而不能使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储稳定性低的药物容易造成浪费。4)每次给药都要进行清洗、消毒的繁琐步骤,若清洗、消毒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经鼻脑靶向给药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次性经鼻脑靶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器,所述给药器包括具有内腔的且用于存放制剂的容器、与所述容器连通用于将所述容器中的制剂导入鼻腔的导管及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一端的喷雾头,所述导管的所述一端可经人体的总鼻道伸入到中鼻甲对应的水平位置以上的鼻腔嗅区,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容器上,所述给药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容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管的管腔隔离且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压力敏感膜。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敏感膜设置在所述容器和所述导管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可挤压容器。
优选地,所述可挤压容器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变形使所述容器内压力发生改变从而使所述压力敏感膜破裂的容器。
所述可挤压容器的材料具有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稳定性好,优选自聚酯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聚烯烃类、聚丙烯酸酯类、氟塑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给药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管的所述一端、用于缓冲所述导管对于鼻腔粘膜的直接刺激的鼻腔适配器。
所述鼻腔适配器基本成锥形包裹于所述导管的外周,所述鼻腔适配器的材料选自医用硅胶、氯丁橡胶、顺丁橡胶、天然橡胶、丁晴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2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