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2826.5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贺梦琦;赵吉成;孙振宇;曲绍刚;王智博;尉小明;王玲;马薇;刘锦;张成博;何晓波;赵超;李红爽;杨昕;于晓聪;刘德英;李鹏日;刘满军;安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1/00;E21B33/10;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采井 生产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生产完井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储气库建设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储气库注采工艺管柱主要由气密封丝扣的防腐油管、井下安全阀、井下永久式封隔器、钢丝循环滑套等工具组成,在安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但在掏空诱喷及循环洗压井等作业方面还存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后期需掏空诱喷及循环洗压井作业时由于循环滑套工具本身的特点容易造成滑套开关打开困难,关闭不严等风险。
2、当滑套工具失效时更换工具更是需要起出封隔器以上全部管柱,作业施工量大,且起出后的气密封油管重新下入后其密封效果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以解决滑套工具失效后需要起出封隔器以上全部管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上设置有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偏心气举工作筒,设置在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之间,偏心气举工作筒内设置有偏心段,偏心段上设置有连通偏心气举工作筒内外的通孔;可投捞式气举阀,设置在偏心段内并封闭通孔。
进一步地,偏心段上设置有阀袋,可投捞式气举阀设置在阀袋内。
进一步地,偏心气举工作筒的进口端内部设置有导向套。
进一步地,偏心段的一端连接有上接头,另一端连接有下接头,上接头与井下安全阀相连,下接头与封隔器相连。
进一步地,可投捞式气举阀的阀体一端设置有上密封组,另一端设置有下密封组,在可投捞式气举阀插接在阀袋内的状态下,上密封组和下密封组设置在通孔的两端。
进一步地,偏心段的内腔与偏心气举工作筒的主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偏心段的轴线,阀袋的轴线和主通道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通孔设置在阀袋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封隔器的下方连接有磨铣延伸筒。
进一步地,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口,喇叭口通过打孔油管与磨铣延伸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当偏心气举工作筒内的可投捞式气举阀密封不严时,可直接利用钢丝投劳作业打捞替换可投捞式气举阀,从而避免了将封隔器以上所有管柱全部起出的起管柱作业,提高了油管及注采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的偏心气举工作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的可投捞式气举阀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井下安全阀;20、封隔器;30、偏心气举工作筒;31、主通道;32、偏心段;33、阀袋;331、通孔;34、上接头;35、下接头;36、导向套;40、可投捞式气举阀;41、上密封组;42、下密封组;50、磨铣延伸筒;60、喇叭口;70、打孔油管;80、堵塞器坐落短接;90、测试坐落短接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注采井生产完井管柱上设置有井下安全阀10和封隔器20;偏心气举工作筒30,设置在井下安全阀10和封隔器20之间,偏心气举工作筒30内设置有偏心段32,偏心段32上设置有连通偏心气举工作筒30内外的通孔331;可投捞式气举阀40,设置在偏心段32内并封闭通孔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2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模具顶出辅助导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PVC型材原料供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