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后插筋螺杆桩的平板式振动插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5519.2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俞黎明;丁爱忠;沈建明;盛惠祥;朱伟;林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18 | 分类号: | E02D7/18;E02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后插筋 螺杆 平板 振动 插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后插筋螺杆桩的平板式振动插筋器。
背景技术
后插筋螺杆桩,改变了钻孔后先放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在长螺旋钻机成孔后边提钻边泵压灌注混凝土,提钻结束再下放钢筋笼的一种成桩方法,施工噪音低,无振动,无泥浆污染,弃土少并对已施工的桩无影响,是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新型桩,但下放钢筋笼时由于受到混凝土阻力的影响,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解决插筋阻力,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后插筋螺杆桩的平板式振动插筋器,该装置解决了后插筋桩下放钢筋笼困难的技术难题,无须通过外力就能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后插筋螺杆桩的平板式振动插筋器,包括振动锤、连接钢板、传力钢板和固定钢筋,所述连接钢板的板面上环形设置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传力钢板的板面上环形设置有四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所处的圆周半径与第二螺纹孔所处的圆周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相对,并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连接有螺栓,所述固定钢筋设置有四个,焊接在传力钢板背向连接钢板的那一面上,所述固定钢筋与第二螺纹孔间隔设置,所述振动锤设置在连接钢板背离传力钢板的那一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动锤与连接钢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解决了后插筋桩下放钢筋笼困难的技术难题,无须通过外力就能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力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6、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后插筋螺杆桩的平板式振动插筋器,包括振动锤1、连接钢板2、传力钢板3和固定钢筋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板和传力钢板均采用Q235圆形钢板,所述连接钢板2的板面上环形设置有四个第一螺纹孔201,所述传力钢板3的板面上环形设置有四个第二螺纹孔301,所述第一螺纹孔201所处的圆周半径与第二螺纹孔301所处的圆周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螺纹孔201和第二螺纹孔301相对,并且所述第一螺纹孔201与第二螺纹孔301之间连接有螺栓(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为M20,所述固定钢筋4设置有四个,焊接在传力钢板3背向连接钢板2的那一面上,所述固定钢筋4与第二螺纹孔301间隔设置,所述振动锤1设置在连接钢板2背离传力钢板3的那一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振动锤1与连接钢板3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解决了后插筋桩下放钢筋笼困难的技术难题,无须通过外力就能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1)先根据所需安插的钢筋笼直径选择传力钢板直径,将传力钢板和振动锤用连接起来形成平板式振动插筋器;
2)将平板式振动插筋器固定于钢筋笼项部,定位,并确保平板式振动插筋器位于钢筋笼的中心;
3)将固定钢筋用8#铅丝与钢筋笼连接牢固;
4)然后用桩架起吊平板式振动插筋器和钢筋笼,钢筋笼定位、校正,钢筋笼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当自重不能克服阻力继续下沉时开启振动锤,将钢筋笼压至距设计标高1m处,解开连接固定钢筋与钢筋笼的连接,继续振动将钢筋笼压至设计标高,然后缓慢拔出插筋器,而后完成操作。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5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