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体内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5627.X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缪国帅;鲁文胜;白艳丽;白云生;闫桂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内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内撑开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适用于椎体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等,适用于骨科手术中。
背景技术
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开放手术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和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某些病例,由于开放手术的风险太大,而使医患双方止步,因此出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1994年PVP(应用Deramond的方法)被弗吉尼亚大学率先介绍到美国。从那时开始,PVP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疾病的常用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逐渐推广,除了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外,更多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有顽固性疼痛的患者。随着肿瘤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他们在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最后阶段能够活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脊柱转移瘤患者中,据报道PVP能够缓解疼痛并且在结构上加强被溶骨破坏的椎体,使得患者的痛苦减轻而且能够继续日常的负重活动,为了使患者体验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操作简单,结构合理的椎体内撑开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方便、结构新颖的椎体内撑开器。
所述椎体内撑开器由胀体和胀芯组成。
所述胀体左端圆轴内部有一同轴心的第一孔,孔壁上有槽,第一圆轴连接第二圆轴,第二孔左右两端的外侧设计的薄壁在受力时容易折弯变形,可使胀体胀开,外侧的弧形板上下对称分布,外侧的弧形面能防止对锥体的损伤,胀体右侧锥形面设计有利于胀体植入椎体,右端有一圆孔。
所述胀芯左端第三圆轴,内部有螺纹孔,中间部位为并排的呈梯形的环状突起,且设计有第一长圆状槽,在第一长圆状槽对侧有第一短圆状槽,第一短 圆状槽均布六个,第一轴中间部位设计有第三长圆状槽,第三长圆状槽均布四个,椎体内撑开器可通过第三长圆状槽注入骨水泥,右端第二轴与胀体的右端圆孔相配合,将胀芯装入胀体后,向左拉动胀芯,胀体的薄壁处受挤压力作用弯曲变形,从而胀体上端的弧形板向上翘起,下端的弧形板向下翘起,使胀体胀开,达到支撑起锥体的效果。
椎体成形术能够尽早恢复老年人活动能力,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于上述的一些特点,它尤其适合于内科并发症多、不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经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椎体内撑开器的优点如下:①经皮穿刺无需开放手术,创伤小;②安全性高,手术过程中可防止神经和血管损伤,无其余严重并发症发生;③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即刻或几天内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且疗效可长期维持。
本实用新型采用新颖的设计结构,操作简单、实用,适宜于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胀开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胀体1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胀芯2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胀芯2的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胀芯2的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未经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5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骶髂关节前路解剖锁定钢板
- 下一篇:一种肿瘤介入治疗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