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舱用热出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5747.X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1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丽;朱超群;白芳;周玲;张晖;陆友太;苏斌;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舱用热出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风口,特别是一种方舱用热出风口。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方舱燃油加热器的热风仅在舱壁上开孔,并在孔的内外两侧安装法兰盘,舱壁内部放置耐高温的硅胶板材料,舱内安装带一系列出风口的不锈钢热风管道,当热风通过开孔进入舱内时,在隔间内形成均匀热流后从系列出风口中进入舱内。
采用这种热出风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热出风管道直接安装在舱内壁底部,高度约20mm,当热风在其内部聚集表面温度过高,易造成人员烫伤。
2、热出风管道安装在舱内,占用内部空间,减少舱内实际使用面积。
3、在开孔处需内外两侧安装法兰盘和硅胶板,并在舱内壁处安装热出风管道,涉及零部件多,安装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舱用热出风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舱用热出风口,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下端连接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嵌套弹簧,所述第一轴位于弹簧下方的部分嵌套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底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设有深槽,所述第一轴底端设有与第二轴上第一凹槽或深槽适配的卡位装置;
所述顶盖升起时,卡位装置与所述深槽适配;
所述顶盖关闭时,卡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凹槽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弯角和挡板,所述弯角和挡板设在顶盖本体下端,所述弯角用于与第一轴连接固定,所述挡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轴上设有用于限制弹簧上端位置的第一法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深槽之间设有便于卡位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轴外设有第二法兰。
有益效果:1、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仅需通过施加外力即可实现热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2、在热出风口内增加挡板可以防止当顶盖开启时,热流不会吹至舱壁、机柜和工作台处,从而避免舱内结构件表面的损坏。
3、热出风口安装完成后,舱内观察时仅有直径为150mm的圆盘,并且正常情况未启用时,与底板平齐,因此,不会占用面积,提高舱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1、顶盖本体2、弯角3、挡板4、第一轴5、弹簧6、第二轴7、第一凹槽8、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10、卡位装置11、深槽12和凸起13,其中顶盖本体2、弯角3和挡板4组成顶盖1,弯角3和挡板4位于顶盖本体2下端,弯角3设在顶盖本体2底部中央位置用于连接第一轴5,挡板4设在弯角旁的弧形挡板,第一轴5上连有弹簧6,弹簧6上端设有第一法兰9,第一轴底端设有卡位装置11,第二轴7套在第一轴5上弹簧的下部,第二轴7上设有第二法兰10,安装第二法兰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便于顶盖旋转后的弹出。第二轴7底端设有第一凹槽8与深槽12,第一凹槽8与深槽12之间留有凸起13。
如图3,包括顶盖本体2、弯角3和挡板4,弯角3和挡板4设在顶盖本体2下端,弯角3设在顶盖本体2下端中央,挡板4设在弯角3外侧,挡板与顶盖本体通过焊接成型,可以控制出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若要使得出风口开启,下压第一轴使其下端的卡位装置绕过凸起从第一凹槽转至深槽,然后上拉顶盖使得第一轴上升,如图1,开启出风口,并且可以通过挡板调整出风方向;若要使得出风口关闭,下压顶盖,使得第一轴下降,将其绕过凸起卡进第一凹槽,如图2,此时第一轴与顶盖闭合,出风口关闭。
1、顶盖的设计加工
顶盖由弯角、顶盖和挡板组成,弯角通过折弯加工完成,用于防止顶盖旋转时引起第一轴的滑动;顶盖按图车成型;挡板折弯成型后与顶盖焊接。
2、轴的设计加工
第一轴一端与顶盖弯角焊接,第二轴套在第一轴上,第一轴通过车成形,第二轴则通过冲、铣和钳完成,设有凹槽,用于出风口开启和闭合状态。
3、出风方向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5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