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5797.8 | 申请日: | 201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5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佐亮 |
主分类号: | B28B3/02 | 分类号: | B2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石 英石 加压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英石压机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造石英石行业压机因其自身为振动型设备,破坏性很大,通常都会采用一些方法对其加压并减震,而目前常用的加压方式总体而言分为两种,油缸或气缸加压和气囊加压,油缸或气缸为活塞结构,受压机振动力的影响长期使用,很容易损坏漏油或漏气,同时通过油缸或气缸的中轴与外缸将振动力传送到压机自身其他部件上,造成压机其他部件很容易损坏,此种方式致使压机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油缸或气缸所施加的压力均为硬力,没有减震作用,施加到压头上的压力很不均匀,生产出的石英石板材因受力不均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气囊加压相对于油缸或气缸加压能够起到少许减震作用,但仍然有部分压头的振动力通过气囊传送到压机其他部件上,压机其它部件的故障隐患仍然存在,气囊本身为橡胶类软性材质,长期使用容易变质老化,受压机振动力影响长期频繁使用,自身很容易破裂,而更换气囊的维修时间长,并且气囊价格昂贵,同时气囊自身的拉伸长度有限,在压制石英石板材时压头的行程长度受到很大的局限,压制板材的厚度无法增加,只能生产薄板,较厚些的石英石板材无法生产,因此,综上所述,现在石英石压机的加压方式还存在很多缺点,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包括压头、升降围框、液压缸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头上设有压头耳朵,所述的压头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的液压缸垂直安装在底板上,液压缸的中轴可以同时触碰升降围框和压头耳朵,液压缸的中轴上下活动使升降围框与压头上升下降;所述压头设于升降围框的中部,且压头与升降围框之间设有空气腔,所述空气腔注入压缩空气,形成加压减震空间;所述压头设于底板上方,且压头与底板之间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抽真空,形成对石英石原料的压制空间;所述压头与升降围框的上下接触处分别设有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所述的升降围框与底板接触处设有密封气胎,所述的底板上设有贯穿于升降围框中的导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均采用软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密封条的上端设有压头导向胶,且压头导向胶上设有导向胶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压头与升降围框之间无直接连接,完全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压头上的振动力没有中间媒介传送到压机其他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压机的故障率,同时压缩空气的压力完全均匀,生产出的板材质量提高,同时没有油缸或者气缸、气囊这些媒介存在,压机上面压头的行程不受限制,从而能够生产更厚的石英石板材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同时密封气胎可以有效的起到密封作用并延长真空密封部位的使用寿命及加速石英石压机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压头、2-升降围框、3-上密封条、4-液压缸、5-导向柱、6-压机底板、7-振动电机、8-下密封条、9-压头耳朵、10-导向胶压板、11-压头导向胶、12-密封气胎、13-气腔、14-真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人造石英石压机的加压减震结构,包括压头1、升降围框2、液压缸4和底板6,所述的压头1上设有压头耳朵9,所述的压头1上设有振动电机7;所述的液压缸4垂直安装在底板6上,液压缸4的中轴可以同时触碰升降围框2和压头耳朵9,液压缸4的中轴上下活动使升降围框2与压头1上升下降。
所述压头1设于升降围框2的中部,且压头1与升降围框2之间设有空气腔13,所述空气腔13注入压缩空气,形成加压减震空间,所述压头1与升降围框2的上下接触处分别设有上密封条3和下密封条8,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压头1与升降围框2之间无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佐亮,未经王佐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5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发泡内模生产线用提模箱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门框一次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