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拔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293.8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5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万桂文;吴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立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11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电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拔芯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的制造生产过程中,一般半成品附着在铝板/硅胶板上,通过印标志设备后,需要将半成品从铝板/硅胶板上拔下,才能进行后续的测试工作。目前,该拔芯工作没有专门的设备,主要还是通过工人将附着在铝板/硅胶板上的半成品一个一个拔下,该过程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每人一天的工作量大概为1万条(8小时),总共产量为10万条,需要10个人进行拔芯作业。工作效率较低下,影响了薄膜电容器的整体产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拔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拔芯装置,包括架体、上盖、离合口和脚踏板,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架体的一侧相铰接,所述架体的中部与上盖的中部还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上盖和架体的另一侧分别相互翻折成离合口,两个离合口相对的一侧还固定有夹片,所述脚踏板固定在架体的底部,脚踏板与上盖通过脚踏线相连接,所述架体上离合口的下端还固定有下料导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料导槽与架体的离合口的夹角为钝角,且下料导槽的宽度由上而下递减。这样的结构便于半成品的收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片为橡胶材质。采用橡胶材质能有效降低在拔芯过程中对半成品质量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离合口的咬合,将整排的半成品直接从铝板/硅胶板上拔下,相比人工一个一个拔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天一个人,工作量可以达到4万条。总产量10万条,只需要2—3个人就可以完成。且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下料导槽,拔完的半成品也更方便收集,便于后续加工步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且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拔芯装置,包括架体1、上盖2、离合口3和脚踏板6,所述上盖2的一侧与架体1的一侧相铰接,所述架体1的中部与上盖2的中部还连接有压缩弹簧4,所述上盖2和架体1的另一侧分别相互翻折成离合口3,两个离合口3相对的一侧还固定有夹片31,所述脚踏板6固定在架体1的底部,脚踏板6与上盖2通过脚踏线5相连接,所述架体1上离合口3的下端还固定有下料导槽7。所述下料导槽7与架体1的离合口3的夹角为钝角,且下料导槽7的宽度由上而下递减。所述夹片31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拔芯过程的半自动化,通过脚踏板实现离合口的咬合和分开,在离合口上放入板条,使产品芯子一端,进入离合口内,板条主体在离合口外,踩住脚踏板,离合口实现“合”的过程,“合”住后,拔板条。产品芯子通过漏斗状的下料导槽落入容器内。当一容器装满后,取走容器,进入下一道环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立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长兴立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2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绝缘护套的隔离开关操作手柄
- 下一篇:增大有效面积的电容器防爆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