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用发光风向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381.8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丁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P13/02 | 分类号: | G01P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油 化工 装置 无光 弱光 环境 发光 风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用发光风向袋。
背景技术
近年,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炼油化工装置引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因为发生在夜间,不能有效观察风向带指向,现场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不能准确判断上风向,撤离或救援期间,人员误入下风向危险区域,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直接加大应急救援难度,致使事故扩大,加重事故后果,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CN201220658436.6公开一种新型风向袋,包括垂直设置的风向杆、风向袋,其特征在于,在风向杆的上端或顶端设置有可在水平面作周向旋转的第一旋转体,所述风向袋由筒状或锥筒状的表层布体和支撑在表层布体内的支撑架组成,所述风向袋的一端通过至少三根绳状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连接。但该风向袋无法应用到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光或弱光环境下风向辨识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用发光风向袋。该发光风向袋用于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中,具有无光或弱光环境下风向辨识度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炼油化工装置无光或弱光环境用发光风向袋,其特征在于通过绳索(1)穿过风向袋穿绳孔(2)和钢圈穿绳孔(5)连接风向袋(3)和钢圈(6),钢圈(6)底部与扭矩传递杆(9)相连,扭矩传递杆(9)内设有防爆电缆(7),防爆电缆(7)一端与防爆发光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串联二极管镶条(4)相连,一端与防爆导电环(10)相连,扭矩传递杆(9)上设有止推轴承(8),防爆发光LED串联二极管镶条(4)位于风向袋(3)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止推轴承(8)带动钢圈(6)随风向袋(3)转向,钢圈 (6)转向带动扭矩传递杆(9)转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光装置,解决了无光或弱光条件下风向袋风向指示不易辨识的问题,现场员工可在无光或弱光环境中看清风向袋指向,实现应急处理或救援条件下的上下风向判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风向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向袋支撑架和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1、图2中,1为绳索;2为风向袋穿绳孔;3为风向袋;4为防爆发光LED串联二极管镶条;5为钢圈穿绳孔;6为钢圈;7为防爆电缆;8为止推轴承;9为扭矩传递杆;10为防爆导电环。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如图1、图2所示的发光风向袋上,通过绳索(1)穿过风向袋穿绳孔(2)和钢圈穿绳孔(5)连接风向袋(3)和钢圈(6),钢圈(6)底部与扭矩传递杆(9)相连,扭矩传递杆(9)内设有防爆电缆(7),防爆电缆(7)一端与防爆发光LED串联二极管镶条(4)相连,一端与防爆导电环(10)相连,扭矩传递杆(9)上设有止推轴承(8),止推轴承(8)实现钢圈(6)随风向袋(3)转向,钢圈(6)转向带动扭矩传递杆(9)转向,防爆发光LED串联二极管镶条(4)位于风向袋(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杆试验线夹
- 下一篇: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及流速流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