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可折叠式滑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514.1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远;吴平平;陆军;张静波;马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3/00 | 分类号: | E01B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洋 钻井平台 折叠式 滑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可折叠式滑轨。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海洋工程领域,海洋钻井平台在作业时需要在平台上输运各种设备,对于一些较大的设备通常需要运用滑车进行运输,这些滑车都是沿着平台甲板上的滑轨移动,其行程也被限制在滑轨上。然而,平台上的空间位置有限,为了节省空间滑轨的长度往往会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就导致了滑车的运输距离受到限制,难以在平台上进行长距离运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折叠方式节省空间的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可折叠式滑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可折叠式滑轨,该滑轨成对安装在海洋钻井平台的甲板上,每条滑轨由两个长条形的滑轨组块通过垂直于甲板的铰接轴铰接构成,所述两个滑轨组块分别为固定组块和活动组块,所述固定组块固定连接在甲板上,所述活动组块可绕铰接轴旋转,固定组块与活动组块之间的最小夹角为0-90度。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每条滑轨两端的限位挡块。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一对滑轨中的两个活动组块的连接梁。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滑轨内侧的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滑轨由固定组块和活动组块构成,其中活动组块可绕铰接轴旋转从而使滑轨整体可完成折叠。折叠后可有效缩短滑轨的长度,使滑轨在非工作状态下能有效减少占用甲板的空间。此外,由于滑轨折叠可节省空间,这就使得即使在占用空间较小的前提下可有效延长滑轨的工作长度,使滑车的运输距离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待机状态下的俯视图。
其中,1为滑轨组块,11为固定组块,12为活动组块,2为铰接轴,3为限位挡块,4为连接梁,5为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式滑轨成对安装在钻井平台的甲板上,该对滑轨分别安装在钻井平台的左舷和右舷并连接船首和船尾。该对滑轨可引导滑车滑行,在本实施例中滑轨的内侧上设置有齿条5,利用齿条5和齿轮的啮合可驱动滑车在滑轨上滑行。为了限制滑车的行程防止滑车滑出滑轨外,在滑轨的两端设置限位挡板,利用限位挡板阻挡滑车在滑轨的两端进一步滑行避免滑车滑出滑轨两端导致滑车出轨。
每条滑轨均由两块长条型的滑轨组块1进行铰接构成,该两者的铰接轴2垂直于甲板。构成同一条滑轨的两个滑轨组块1分别为固定组块11和活动组块12,其中固定组块11固定连接在甲板上,活动组块12则能绕着铰接轴2旋转并通过活动组块12的旋转实现滑轨的折叠。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组块12与固定组块11之间能通过活动组块12旋转形成90-180度的夹角。在别的实施例中活动组块12于固定组块11之间的夹角最小值可以为其他数值,最小可以为0度,即固定组块11和活动组块12可以完全折叠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当滑轨折叠后,活动组块12与固定组块11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当滑轨折叠后能有效缩短滑轨的横向长度,能减小滑轨在甲板上占用的有效空间,尤其是对于运输防喷器一类的设备,其运输的终点在井口上,假如滑轨不能折叠长期占用井口空间会阻碍钻井平台的其他作业。滑轨在工作时展开在待机时折叠,使其在工作时能有足够的长度使滑车能在甲板上进行长距离运输,其在待机时能占用较小有效空间减小对钻进平台上其它作业的阻碍。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对滑轨的两块活动组块12上设置有连接梁4,当该对滑轨展开后,连接梁4可以搭接在两个活动组块12之间将活动组块12的位置固定使该对滑轨保持展开状态,防止滑轨在工作时其活动组块12摆动造成出轨危险。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梁4与其中一个活动组块12铰接,当该对滑轨折叠后,该连接梁4能始终与该活动组块12连接,避免连接梁4遗失。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