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筋灌孔砌块复合连梁消能型联肢抗震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572.4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1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韬;王浩;何小雨;刘洋;黄奶清;李海霞;蒋庆;蒋敏;蒋亚琼;王艳华;王娅蓉;房宇晴;方本强;曹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筋灌孔 砌块 复合 连梁消能型联肢 抗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村镇多层建筑的承重墙采用一种配筋灌孔砌块复合连梁消能型联肢抗震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历次大震多发生于农村地区,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地震带多处于活跃期,破坏性地震渐呈高频多发趋势。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村镇建筑的结构形式中砌体结构占到60%以上,而地震中砌体结构的破坏往往是脆性破坏,由此引发的倒塌往往具有突然性和彻底性,造成的伤亡极其惨烈。虽然自唐山大地震以来,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已逐渐在砌体结构中被规范化强制应用,且经历了多次地震均表明,这一系列抗震措施显著改善了砌体结构的延性,抗震性能突出。但农村地区的自建房自有其建造特点,如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建造时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外立面及造型效果;尤为关键的是其结构方案布置和施工过程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与监管,因而在砌体结构中无圈梁构造柱、圈梁构造柱设置不合理或错误等现象突出;农村地区建房时楼盖多采用预制圆孔板,施工中缺少严格的锚固连接控制措施。在村镇建筑的结构方面,夏热冬冷地区的砌体结构沿纵墙开设门窗洞口比例超过50%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存在正面纵墙全开洞口,虽然结构是横墙承重,但纵向抗侧刚度被严重削弱,因此结构的基本振型往往沿纵向平动,一旦发生地震,将引起横墙发生面外位移,导致预制楼板由于支座失效而破坏,其后果是楼板一端沿支座滑脱后,顺势砸向另一端墙体,引发了竖向构件失效,短时间内即可导致整个结构垮塌。
综上所述,村镇建筑砌体结构震害的直接原因在于结构措施、建筑材料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根本原因则是结构的动力特性,尤其是当楼盖采用预制空心板方案时,如结构动力特性不合理,则震害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应改变抗侧刚度在纵横方向上的分布,即使得横墙抗侧刚度比纵墙小,以实现结构的基本振型沿横向平动。则加强纵墙抗侧刚度和降低横墙抗侧刚度应同时进行,且横墙承重能力不能因此而削弱。为实现这一系列目的,可将纵横墙均设计联肢抗震墙,其中横墙可通过加强端部,后砌填充中部实现联肢方案。由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墙体厚度的限制及其配筋构造,在多层村镇建筑中直接套用存在造价较高、强度较厚、难以推广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构造简单并易于施工、保留砌体结构的经济优势、改善结构动力特性以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联肢抗震墙,已成为工程亟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的可用于村建多层建筑的配筋灌孔砌块复合连梁消能型联肢抗震墙,有效解决村镇多层建筑整体性差、抗震能力差、震害具有突然性和彻底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配筋灌孔砌块复合连梁消能型联肢抗震墙,:包括砌块墙体、连梁、软钢阻尼器、单筋芯柱、构造芯柱、水平拉结筋;
所述的单筋芯柱分布于约束砌体墙梁和约束砌体墙肢中;所述的水平拉结筋分布于约束砌体墙梁和约束砌体墙肢中;所述的砌块墙体由轻质砌块构成;
所述的约束砌体墙肢位于联肢抗震墙两端,由砌块墙体、单筋芯柱、构造芯柱、水平拉结筋经组合而成;所述的约束砌体墙梁位于洞口部位的连梁上部,由砌体墙体单筋芯柱、水平拉结筋经组合而成;所述的约束砌体墙梁与连梁组合形成剪切型复合连梁,在连梁与约束砌体墙肢连接部位设置软钢阻尼器。
优选地,约束砌体墙肢中的构造芯柱位于墙肢端部形成抗震墙的边缘暗柱构件,单筋芯柱位于墙肢中部,墙肢中单筋芯柱纵筋与水平拉结筋正交形成抗震墙的单排配筋网。
优选地,构造芯柱的钢筋骨架包括四根构造芯柱纵筋和构造芯柱箍筋,所述的构造芯柱箍筋为矩形箍筋。
优先地,所述的约束砌体墙梁采用单筋芯柱和水平拉结筋约束;单筋芯柱的纵筋锚入下部钢连梁中;水平拉结筋锚入两端的抗震墙肢中。
优先地,所述的约束砌体墙梁中单筋芯柱间距为1.0-1.5m;所述的水平拉结筋在约束砌体墙梁的中部设置1根;所述的约束砌体墙梁的高度为连梁高度的1.5~3倍。
优先地,软钢阻尼器截面形式为角钢,与连梁、墙肢采用螺栓连接。
优先地,所述的连梁为钢筋混凝土连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截面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华学院,未经安徽新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隔墙
- 下一篇:一体化墙体单元及采用该一体化墙体单元构成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