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7110.4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5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陈怀之;谢华;聂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低压 智能 配电 系统 数据 采集 控制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组。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质量,传统的低压配电设备主要由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一次回路、二次回路等几个主要部分组装而成。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系统监控能提供方便、直观的关于电能质量更为准确的实时信息,实现对配电和监控设备以及智能型元器件的监控、保护和控制通信。
目前,许多重要场所都采用了低压智能配电系统,例如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污水处理、风电站水处理、光伏站、制造工厂等需要复杂监控和控制的场所,通过低压配电系统对电能质量各个参数进行监控。
现有技术中的低压智能配电系统一般对不同的电参数采用不同的采集或控制模块,每个模块单独配置微控制模块并与后台监控装置进行单独通信,而微控制模块价格高昂,因而整个配电系统成本较高、管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易于管理的用于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组,包括微控制装置、卡接在微控制装置正面或背面的采集/控制模块组,所述采集/控制模块组包括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三相电参数测量模块中的至少1种模块,所述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三相电参数测量模块的外壳的正面设置有卡槽,背面设置有卡板,采集/控制模块组中的各模块通过卡板和卡卡接在一起;所述微控制装置的正面或背面设置有插板,该插板能够卡入采集/控制模块组中靠近微控制装置的模块的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三相电参数测量模块的外壳为金属外壳。
优选的,所述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三相电参数测量模块的外壳为铝合金外壳。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装置为微处理器或耦合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两个侧板。
进一步,所述前面板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延伸构成延伸板,该延伸板末端连接有一个平板,延伸板垂直于该平板连接在该平板的中心线上,该平板远离后面板的一端还连接有一个直板,直板平行于前面板设置,所述直板、延伸板以及位于直板和延伸板之间的平板构成卡槽。
进一步,所述后面板两侧均设置有卡板,卡板与后面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侧板为一个整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采集/控制模块组中的各模块采用插接式连接并与微控制装置配合使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控制模块,对不同的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和控制灵活、方便,而且大幅节省成本;
2、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已经搭建完善的成套的低压配电系统,安装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到开关柜中并进行接线即可,不需要对原成套的低压配电系统进行改动,安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采集/控制模块组的各模块采用金属外壳且侧板上不开设散热孔,具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和抗导电粉尘性能,并且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采集/控制模块组中的模块的卡槽和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微控制装置;2-采集/控制模块组;21-开关量输入模块;22-开关量输出模块;23-模拟量输入模块;24-模拟量输出模块;25-三相电参数测量模块;3-卡槽;31-平板;32-直板;4-卡板;5-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组,包括微控制装置1和卡接在微控制装置1背面的采集/控制模块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7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Wifi和摄像头的小车模块
- 下一篇:互联网远端太阳能电站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