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泵用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7583.4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3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鼓(天津)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泵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轻工、医药及食品等许多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的许多工艺过程中,如真空过滤、真空引水、真空送料、真空蒸发、真空浓缩、真空回潮和真空脱气等,真空泵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水环式真空泵中气体压缩是等温的,故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此外还可抽除含尘、含水的气体,而且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水环式真空泵工作原理是靠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其排气口处的气压较大,排气管受到气体冲击而振动,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泵用消声装置,尤其适用于水环式真空泵,可有效降低排气管内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泵用消声装置,包括排气口接头、消声管套和消声内管,排气口接头的顶面封堵于消声管套的下端口,消声内管的顶部封口且套设于消声管套内,排气口接头的顶面上设置有供消声内管穿过的进气孔,消声内管与进气孔的边缘密封固接,消声内管的管壁设置有多个中空球状隆起部,隆起部上设置有贯通消声内管管腔与消声管套管腔的消声孔,消声内管的管腔内设置有圆弧状隔板,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
其中,隆起部设置有多个,所述隆起部呈环状且上下分层排布。
进一步,隔板设置为多个,多个隔板自上而下分隔消声内管的管腔为多个腔室。
进一步,隔板分成的每个腔室的管壁上配置有至少一层成环状排布的隆起部。
进一步,消声内管的下端口的内壁上铺设有吸水海绵。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气体从进气孔进入消声内管,一部分气体经过圆弧状隔板的阻挡减速向上从出气口流出,一部分气体进入消声内管管壁上的隆起部,气体从隆起部的入口进入隆起部的内腔,气体的体积得以扩大,因此可实现减速降压,气体减速降压后进入消声管套的管腔,从而可以较低的气压及速度进入排气管,避免高速气体对排气管的冲击产生振动,因此可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口接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排气口接头,2-消声管套,3-消声内管,4-进气孔,5-隆起部,6-消声孔,7-隔板,8-出气孔,9-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用消声装置,包括排气口接头1、消声管套2和消声内管3,排气口接头1的顶面封堵于消声管套2的下端口,消声内管3的顶部封口且套设于消声管套2内,排气口接头1的顶面上设置有供消声内管3穿过的进气孔4,消声内管3与进气孔4的边缘密封固接,消声内管3的管壁设置有多个中空球状隆起部5,隆起部5上设置有贯通消声内管3管腔与消声管套2管腔的消声孔6,消声内管3的管腔内设置有圆弧状隔板7,隔板7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8。
使用时,将排气口接头1密封连接真空泵的排气口,而消声管套2密封连接排气管,排气口排出的高气压、高速度的气体在消声内管3中实现减速降压。气体从进气孔4进入消声内管3,一部分气体经过圆弧状隔板7的阻挡减速向上从出气口流出,一部分气体进入消声内管3管壁上的隆起部5,气体从隆起部5的入口进入隆起部5的内腔,气体的体积得以扩大,因此可实现减速降压,气体减速降压后进入消声管套2的管腔,从而可以较低的气压及速度进入排气管,避免高速气体对排气管的冲击产生振动,因此可降低噪音。
为了发挥消声内管3管壁上的隆起部5对气体的减速降压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隆起部5设置有多个,所述隆起部5呈环状且上下分层排布。这样可保证消声内管3各处的气体均可进入隆起部5实现减速降压,增大消声内管3在单位时间内的气体吞吐量。
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气体进入隆起部5前进一步降低气体的速度,隔板7设置为多个,多个隔板7自上而下分隔消声内管3的管腔为多个腔室9。这样,气体进入消声内管3管腔后,可自下向上依次流动至多个腔室9,实现逐级减速。
为了实现隔板7和隆起部5的配合减速降压,本实施例中,隔板7分成的每个腔室9的管壁上配置有至少一层呈环状排布的隆起部5。这样,每个腔室9内的气体可向四周进入隆起部5内实现进一步的减速降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鼓(天津)风机有限公司,未经盛鼓(天津)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7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压缩机的活塞组件
- 下一篇: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