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8342.1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8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林;田天斌;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33;B29C3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2387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塑胶 一体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手机一级外观面,手机屏一直是采取壳料与玻璃TP屏组装的方式进行装配的。为了解决TP屏与边框二者装配问题,TP屏与边框之间需要设计保留间隙;且边框在实际开发生产中,很难控制间隙大小,因二者之间有同步的制造公差,最严品质标准也只能将TP间隙保留在0.1-0.15左右;另TP屏与边框组装过程中,即便是用治具贴合,也很难控制其居中性,导致出现偏位现象,即一边缝大,一边缝小的问题。对于一些要求要防水防尘的高端智能机,还有容易出现进尘/进水的问题。由于传统方式注定了两者间有装配合缝,不但外观大打折扣,而且使用过程中易进粉尘且不防水,同时也阻碍了手机窄边框设计。现已有将玻璃与壳料一起注塑成型出来的工艺。玻璃的特性就是易碎,为了将玻璃定位在塑胶模具内进行注塑,传统的孔定位孔设计将受到外观设计的限制、玻璃易碎性以及玻璃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使其难以有效实现玻璃定位,或是易导致玻璃开裂等,故如何对玻璃进行合理、准确定位是通过玻璃模内注塑模具技术实现玻璃与壳料成型工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解决玻璃屏与塑胶一体成型时玻璃屏定位难、易压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用于放置玻璃屏的区域周围设置有至少一对斜顶,所述斜顶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中,能被驱动以从所述后模仁的表面突伸出来或缩回所述后模仁中,突伸出来的至少一对斜顶共同对玻璃屏进行限位,所述后模仁上用于放置玻璃屏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吸附住玻璃屏的吸气装置。
进一步地:
所述斜顶与所述后模仁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度以下。
用于放置玻璃屏的区域为矩形,所述斜顶有两对,每对斜顶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的两条对边的位置。
所述斜顶的顶部具有挡止部,所述后模仁的用于容纳所述斜顶的孔洞在开口处设有与所述挡止部相匹配的台阶。
所述后模仁上用于放置玻璃屏的区域还设置有用于辅助顶出玻璃屏的吹气装置。
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共用气体通道。
所述吹气装置和所述吸气装置具有不同的气体通道。
所述吸气装置和/或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后模仁上的多个气孔。
所述吸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上的吸气口及设置在所述吸气口处用于感测玻璃存在的感应装置。
所述吸气口包括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后模仁上设置斜顶和吸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玻璃定位难、易压碎等问题,使其玻璃模内注塑成型工艺得到优化,且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本设备生成的产品可以解决玻璃屏与边框之间的配合间隙问题,实现屏幕的防水防尘技术,还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的设计理念,且对于压薄整机厚度从产品结构上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阅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玻璃与塑胶一体成型设备,包括前模仁(未图示)和后模仁1,后模仁1上用于放置玻璃屏2的区域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一对斜顶3,斜顶3可伸缩地设置在后模仁1中,能被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以从后模仁1的表面突伸出来或缩回后模仁1中,突伸出来的至少一对斜顶3共同对玻璃屏2进行限位,后模仁1上用于放置玻璃屏2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吸附住玻璃屏2的吸气装置4。优选地,斜顶3与后模仁1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度以下。后模仁1可以是公模仁,前模仁可以是母模仁,反之亦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屏2为手机的矩形玻璃屏2,而后模仁1上用于放置玻璃屏2的区域为相应大小的矩形,斜顶3有两对,每对斜顶3分别设置在矩形的两条对边的位置。
优选地,斜顶3的顶部具有挡止部,后模仁1的用于容纳斜顶3的孔洞在开口处设有与挡止部相匹配的台阶。这种设计更易控制斜顶3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8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塑料板移栽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式注塑机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