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触头机构及采用该触头机构的交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9050.X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翊;李东东;何金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夏曙光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机构 采用 交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触头机构及采用该触头机构的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为提高交流接触器动静触头间的导电性能,市面上的交流接触器一般会在触头的相应位置设置银触点,但经过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长时间接触分合会造成银触点的磨损老化,降低了交流接触器工作的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在交流接触器运行时,电弧是由内至外运动,触点外侧损耗较严重,市面上的触点厚度一致,往往触点外侧已损耗完,内侧仍有较多残余,十分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点内外侧损耗平均,使用时间更长的接触器触头机构及采用该触头机构的交流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接触器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持,所述动触头上设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靠近动触头支持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外侧厚度,所述静触头位于动触头下方对应位置,静触头上设有静触点,动触点的下表面和静触点的上表面平行使动触点、静触点接触时为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静触头用于安装静触点的上表面与动触点的下表面平行,所述静触点的厚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动触点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度,静触头的上表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动触头包括铜导片,所述触点设在铜导片上,所述动触头支持上设有动触头安装台,所述铜导片上设有凸台,触点通过凸台与铜导片连接,所述动触头安装台上设有供凸台穿过的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动触点为银触点,所述静触点为银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动触点采用AgSnO2(9)In2O3(4)-T(I.O)材料,所述静触点采用AgCdO(15)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交流接触器,顶盖、中继壳、电磁系统和底座,所述中继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电磁系统包括动铁芯和静铁芯,所述静铁芯设置在底座中,所述动铁芯上设有动铁芯安装座,还包括所述的接触器触头机构,所述动触头支持上套设有竖部,所述的竖部设置在动铁芯安装座上,所述竖部上设有竖向凸块,所述竖向凸块上设有竖向导轨,所述中继壳上设有与竖向导轨对应的竖向凹槽和用于卡住竖向导轨的横向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动触头支持上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下设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铜导片和限位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竖部内设有中空槽,所述动触头支持底部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和所述的中空槽顶面之间设有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上设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靠近动触头支持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外侧厚度,在接触器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损耗较厚侧的动触点,触点消耗比较平均,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时间,所述静触头位于动触头下方对应位置,静触头上设有静触点,动触点的下表面和静触点的上表面平行使动触点、静触点接触时为面接触,动静触头接触效果更好,同时使动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更少,且由内至外运动,损耗较厚侧的动触点,接触器的工作时间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触头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头机构装在中继壳上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头机构装在中继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头机构装在中继壳上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可知,一种接触器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1、动触头2和动触头支持3,所述动触头2上设有动触点21,所述动触点21靠近动触头支持3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外侧厚度,在接触器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损耗较厚侧的动触点21,动触点消耗比较平均,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时间,所述静触头1位于动触头2下方对应位置,静触头1上设有静触点11,动触点21的下表面和静触点11的上表面平行使动触点21、静触点11接触时为面接触,动静触头接触效果更好,同时使动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更少,且由内至外运动,损耗较厚侧的动触点,接触器的工作时间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9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熔断器
- 下一篇:无弧接触器控制回路安装及连接结构